政府信息公开
富锦市“十四五”规划纲要
富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2025年)
富锦市人民政府
2021年3月
目 录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富锦市融入新发展格局、转换新动力、优化新空间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富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推动全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富锦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关键在于全面总结富锦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科学研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变形势,承载落实黑龙江省重大战略要求,深入分析市情特征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2035年目标愿景为总蓝图,进一步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富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明确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大措施、项目抓手和实施保障,将成为富锦市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省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克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紧紧围绕推动“四大产业”、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工作部署,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十三五”期间,全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5.2亿元,年均增长5.9%;公共财政收入达到7.8亿元,年均增长11.2%;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60元,年均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09元,年均增长9.0%。
二、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方向,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粮食标准化生产以及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804.7万亩,粮食总产量实现62.9亿斤,农业总产值达到130.9亿元,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十三五”期间全市耕地全面积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建成有机食品原料基地3750亩、高标准粮田13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全国第一,被批准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市。
工业经济增量提速。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做优做实“三篇大文章”,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36.4亿元、14.7亿元、115.6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120.6%、95.4%、85.9%,位居佳木斯市前列,工业强市迈出坚实步伐。围绕省市“百大项目”计划,全力实施“双百工程”。经开区获批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和项目吸引力持续增强。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有效利用“一桥一岛”建设机遇,推动对外开放合作升级,提升金融对消费促进作用,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现代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宽。经开区铁路专用线、万达物流、粮食交易中心带动周边市县资金流、物流和人流不断聚集,商贸中心地位初步奠定。进一步深化对外合作。首开富锦口岸进口俄罗斯煤炭先河,到港俄煤6000吨。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建成三江平原区域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电商产业园区,入驻企业51家,累计交易额突破亿元,被评为省级优秀电商产业园区。
文化旅游持续深化。深度融入“华夏东极”旅游线路,编制完成富锦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善了农业休闲游、湿地生态游、工业体验游等特色线路,打造了黑龙江省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万亩水稻公园;启动了聚贤村、洪洲村、大屯村等全域旅游示范村和福祥年村红色经典教育基地建设。通过举办富锦国际半程马拉松、大地文化艺术节、稻田音乐会、万人秧歌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富锦大农业、大生态、大湿地的城市名片。
三、城乡统筹获得新收获
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坚持规划先行,结合“五城同创”工作,强化城市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市容市貌环境有了极大改善,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实施了城市修补工程,重点完成了主次干道和市政排水设施的改造;市容环境不断提档升级,开工建设总投资4.7亿元的沿江景观带和滨江大街项目;做好百姓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建设了智慧供水运营平台;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启动了智慧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深入开展“城市病”集中整治。
安居工程有序实施。积极向上争取住房保障资金,全面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缓解群众住房困难,促进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十三五”期间共争取到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资金超4亿元。
乡村振兴全面提升。编制完成《富锦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打响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有效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完成1066.2公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水治理,重点打造了向阳村、民安村等1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三大攻坚呈现新跨越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行动有力推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精神,建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全市干部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推进平安法治富锦建设,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乱办金融、恶意逃废债等行为,严控政府隐性债务,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整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成效显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全市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931户227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零。
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建立污染防治攻坚战联席会议制度,高质量完成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专项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进一步压实水资源污染预防及治理责任,严格控制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非点源污染,逐步推进退耕还湿;深入开展“三减”工程,“三减”面积达到130万亩,耕地已全面积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专项基金,设置固定回收点,全面回收农药瓶。
五、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效
“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积极推进政务服务进农村,在全省率先开通“市镇村”三级政务平台,实现村级审批“网上办”,线上线下同步办;积极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工作利用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真正实现企业登记无纸化、“零见面”,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并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总体完成,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实测工作,有效推动实施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生产。规范有序推动土地流转,带动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89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超过420万亩。
供销社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实施开放办社战略重组重建基层供销社,新建、改造基层供销社8家,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网点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基层供销社“双社”融合发展,发展复合型专业合作社132家;供销区域电商平台进驻商家19家,经营业态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发展各行各业致富带头人、科技能手和农民经纪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坚决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全部药品实施零差率销售,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渐建立,与省、市三甲医院组建医联体和专科联盟12个,以市中心医院、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共同组建2个医疗共同体,基层签约覆盖率达100%。
六、社会事业实现新提升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创建了佳木斯地区唯一一个功能完善的大学生(青年)创业社区;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三连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保障了群众食品药品安全。
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圆满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任务,教育事业得到了均衡、协调、健康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全面完成全市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工作。教育均衡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学前三年、一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5%、97%,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中阶段的比例稳定在45%,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取得“双证”的比例达到80%以上,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试点建设;富锦市中心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中心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完成市中医院、第三医院新址搬迁工作并投入使用,建设完成市中心医院业务综合楼;富锦市第三敬老院投入使用,并以锦东、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辖区乡镇卫生院为试点,逐步开展“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工作。
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连续四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十三五”期间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富锦建县110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等主题年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惠农文化活动600余场。通过举办富锦半程国际马拉松比赛、汽车拉力赛以及各项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全市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富锦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一、抢抓新机遇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剧烈动荡,但东北亚和平发展的基本态势不会发生根本动摇,尤其是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共同利益纽带更加稳固,对富锦市加快推进开放合作带来新机遇。有助于富锦市把握“一桥一岛”建设机遇,推进对俄保税孵化园区建设,深化全方位对俄开放合作,发展富锦口岸经济,做大做强对俄贸易,培育形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有助于富锦市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建设,为富锦市打造三江平原区域中心城市、佳木斯东部经济增长极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两新一重”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步伐加快,为富锦市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富锦市加快项目建设,推进省、市“百大项目”,提升自身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国家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乡村建设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利于富锦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从全省看,黑龙江正处于保障国家“五大安全”,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加快构建具有龙江优势特色的区域经济布局,做大以佳木斯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打造成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增长极,有助于富锦市有效集聚产业和人口资源要素,提升城市功能。全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前沿,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有利于富锦市充分发挥口岸优势,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和龙江丝路带,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黑龙江省全面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出打造以佳木斯为中心、以鸡西、鹤岗等资源型城市为重要节点的工业转型升级带,有利于推动农业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向富锦转移,加快构建富锦现代化工业体系。
从佳木斯看,内生发展动能持续积累,具备追赶跨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佳木斯全力推进“四大战略”,坚定不移做好“三篇大文章”,有利于富锦完善五大产业链,实现产业聚集、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即将开通运营,大桥经济区建设和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助于改善富锦深化对俄合作环境。佳木斯“央企佳木斯对接行动” “京·佳高端产业合作对接行动”持续发力,有助于富锦突出优势特色,加快招商引资,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从自身看,近年来,富锦市围绕“六大战略”深入推进“三大一城”建设,特别是富绥松花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富锦口岸通关过货、沿江景观经济带建设有序推进、垦地共建进一步深化,必将激发富锦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升级,全面开启“大三江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面临新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涌动,中美关系正经历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局面,俄罗斯遭受欧美国家制裁,增加了富锦市深化对外开放的不确定性。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经济面临增速下行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产业发展面临的环保约束趋紧,给富锦市实现全面振兴发展带来了较大挑战。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使得黑龙江省内各县市对人才、资源等要素竞争加剧,新冠疫情持续导致对俄投资难以落地,增加了富锦市区域竞争压力。
从自身看,富锦市自身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富锦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税收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虽然处于全省前列,但近几年增幅较小,增幅排名靠后,发展后劲不足,“十四五”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是富锦市的主要任务。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农业生产上有产量,缺质量;“两头两尾”产品加工上比较弱,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商贸、工业企业规模较小,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仍需扩大。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创新型人才短缺。富锦市大多数工业企业从事的都是原料初级加工,技术装备落后,生产工艺陈旧,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品科技含量少、产业链条短,很难实现长足发展。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健全,高层次人才流失状况日益严重,甚至出现负增长,紧缺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四是城乡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区可用绿化面积少、绿化效果不明显,小微公园、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供给不足,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缓慢,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综合来看,“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富锦应认清当前处于爬坡过坎、小进则退的发展现状,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上取得更大成效,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实现全面全方位振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黑龙江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按照“一高地、两品牌、三示范、四基地、五中心、六任务”的总体战略部署,着力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构筑多元化实体经济新集群、培育“双循环”经济新体系,打造国家“两山”转化新标杆、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完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如期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自主全面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自主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以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放眼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新机遇,开启富锦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瞄准三江平原经济增长极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副中心两大目标定位,创新“三线推进、三产融合、三级统筹”发展路径,推进实施“一高地、两品牌、三示范、四基地、五中心、六任务”的总体战略部署,做强省级经济开发区,培育若干“十亿、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25平方公里以上规模的三江平原中心城市空间架构,建成农业现代化、工业集群化、城镇智慧化、生态宜居化的绿色富锦、活力富锦、开放富锦、幸福富锦。
实施“三线推进”战略。按照产城景融合发展理念,实施产城景三大战线同步推进,以强园增效、一区托三园为重点做大“产”,以扩容提质、新区建设为重点拓展“城”,以公园城市、滨江景观带建设为重点做靓“景”,形成以产带城、以城兴产、以城带景发展格局,构筑生产、生活、生态最优空间,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品质城市,奋力描绘富锦“人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在景中”的美好画卷。
实施“三产融合”战略。立足富锦农业资源优势,强化一、二、三产之间的优化重组、整合集成、交叉互渗,拉长产业链条,拓展产业范围,增加产业功能,提升产业层次,不断生成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空间,突出以一产为基础向二三产业延伸,强化农业复合功能打造,形成大农业地域特征下的三产融合发展特色模式。
实施“三级统筹”战略。基于大三江一体化,创新城乡联动机制,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发展,聚焦管理机制、发展规划、国土空间、利益均衡等内容,以产业带、产业园、产业基地为抓手,统筹城市建设、乡镇发展、乡村振兴,形成等级结构鲜明、功能分工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城乡空间结构,构筑市域城乡发展新格局。
一、富锦市“十四五”发展目标
按照中央关于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战略部署,紧密衔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相关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今后五年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新成果:
——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综合经济实力实现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6%。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水平显著提高,第二、三产业占比大幅提升,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和50%以上,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加,创造一批品牌化的创新产品,形成3-5个高端化、集群化、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及产业集群。联动“一桥一岛”,推动对俄开放合作、与周边地区配套合作、与发达地区对接合作均取得新进展,初步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大幅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各镇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探索形成具有北方大农业地域特征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新型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三区三线”得到有效落实,区域生态优势更加突出,魅力沿江景观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森林绿地系统更加完善,主要河道生态功能有效恢复,山水林田园生态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达到佳木斯市级要求,耕地保有量维持在35万公顷,城区空气质量和松花江流域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重大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改革氛围更加浓厚,束缚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破除,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国省试点、“放管服”、城乡一体化、垦地融合、投融资体制等方面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智能,农村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对外开放、对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富锦对俄进出口资源加工、周边城市经济协作和承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产业转移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
——全市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不低于经济增速,就业实现稳定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社会治理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基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表2-1 富锦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0年 (基期值) | 2025年 (目标值) | 年均增长 | 指标属性 | |
经济发展 | 1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155.2 | 222.9 | 8% | 预期性 | |
2 |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 | 82.2 | ≥15% | 预期性 | ||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 | 47.4 | ≥6% | 预期性 | ||
4 | 外贸进出口总额(万元) | -- | 68536 | ≥11% | 预期性 | ||
5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 14.7 | 25.8 | ≥15% | 预期性 | ||
6 |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 | 10 | -- | 预期性 | ||
7 | 民营经济占GDP比重(%) | -- | 55 | -- | 预期性 | ||
创新发展 | 8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73 | -- | 预期性 | |
9 | 全社会研究和开发经费占GDP比重(%) | -- | 1 | -- | 预期性 | ||
10 |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9.2 | 15 | -- | 预期性 | ||
11 |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40.2 | 50 | -- | 预期性 | ||
12 | 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 -- | 50 | -- | 预期性 | ||
13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 | 1 | -- | 预期性 | ||
14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 -- | 10 | -- | 预期性 | ||
协调发展 | 15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8660 | 40927 | ≥6.5% | 预期性 | |
16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2109 | 30449 | ≥7% | 预期性 | ||
17 | 城镇化率 | 常住人口(%) | -- | 70 | -- | 预期性 | |
户籍人口(%) | -- | 50 | -- | 预期性 | |||
18 | 城乡居民收入比(%) | 1.30 | 1.31 | -- | 预期性 | ||
19 | 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 | 按佳木斯市下达指标完成 | 约束性 | ||||
20 | 细颗粒物(PM2.5)浓度(%) | 约束性 | |||||
21 | 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认证面积(万亩) | -- | 400 | -- | 预期性 | ||
22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 | 100 | -- | 预期性 | ||
23 | 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 按佳木斯市下达指标完成 | 约束性 | ||||
共享发展 | 24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5 | ≤5 | 约束性 | |
25 | 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 -- | 6.5 | -- | 约束性 | ||
26 | 每千人执业医生数(人) | -- | 5 | -- | |||
27 |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 | -- | 100 | -- | 约束性 | ||
28 | 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 | -- | 99 | -- | 约束性 | ||
安全发展 | 29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 -- | 250 | -- | 约束性 | |
30 |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人/亿元) | -- | 0.01 | -- | 约束性 |
说明:鉴于富锦活跃的商贸消费及大农业、大基地的特点,参照佳木斯市“十四五”发展目标,增加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认证面积、秸秆综合利用率、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等指标。
二、富锦市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富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创新典范,绿色食品、生化医药、清洁能源三大“百亿级”集群快速成长为富锦重要支柱产业。现代化要素平台和功能载体更加强健,成为三江平原地区经济服务活力中心,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建成25万以上人口规模的三江平原中心城市。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市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聚集村级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开展种源技术攻关。富锦作为农业大市,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富锦市发展的根本和立足点,在“十四五”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经营结构,重点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加强品牌培育,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设。
一、坚定农业绿色发展主基调
强化黑土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全面贯彻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和《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方案(2020-2025年)》,依托各现代农机合作社的秸秆还田机械和免耕播种机械等大型机械,以大榆树镇、兴隆岗镇为试点,面向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动玉米、大豆、小麦等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少耕,建设一批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打造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和创新示范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十四五”期间争取保护性耕作面积占比达到适宜区域的50%。进一步落实农业“三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进耕地质量评价及高效利用,加大对农资市场和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积极稳妥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鼓励经销、使用增效复混肥、缓释肥、水溶肥、植物助剂、有机硅助剂等适合“三减”技术规程的肥药,鼓励测土配方施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较高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
推进畜禽粪污利用。围绕富锦“两牛一禽”养殖方向,以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项目。全面完成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以“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污水肥料化利用”、“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等模式生产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不断提高畜禽粪污利用率,发展绿色生态养殖产业,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确保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鼓励第三方处理主体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建设,推行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模式,促进畜禽粪污转化增值。
持续开展两品标识认证。以水稻、大豆、食用菌、果蔬、生猪、肉牛等名优农产品为重点,突出优质、安全、绿色、非转基因导向,依托40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优势基础,积极创建有机食品原料基地,着力提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和有效供给。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标识和绿色、有机产品标志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伪造、冒用违法行为,以“生态富锦、绿色富锦、粮都富锦”为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促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与加工企业对接,推进原料基地产品申报绿色食品,鼓励和支持“隆川小毛葱”、“茂盛大蒜”、“富锦西瓜”、“富锦蔬菜”申报“两品一标”,“十四五”期间认证有机、绿色两品标识达到70个。
二、调优种养殖结构
保障粮食安全,抓好粮食生产。践行“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结果,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全力稳定粮食生产。重点落实粮食提质减损、促农增收工作,积极引导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民提供清理、干燥、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普及推广经济、适用、防虫、防霉储粮新装具、新技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优化完善粮食应急保供体系,建成一批规范化粮油配送中心、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和应急供应网点,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提高粮食质量安全预警监测与检验把关能力,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保证粮食加工企业的原料质量,保证粮食消费者的口粮安全。
优化作物种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绿色、有机为特色,坚持“种植结构调优、品质结构调高、品种结构调专、品类结构调丰”的调整路径,做强水稻、做专玉米、做精大豆,重点推广有机、适口性好、米质达国家二级以上的水稻品种,高产、高蛋白食用和高油大豆品种,适宜脱水快、加工专用型玉米品种,优质杂粮、杂豆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继续保持在100%,进一步扩大中高端农产品供给,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品种、区域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品种增产提质潜力。
适度发展特色种养殖。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棚室经济,鼓励和支持有传统种植优势的镇村,以绿色蔬菜、西甜瓜、马铃薯、红薯、小毛葱、大蒜、中草药等为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推动特色作物提品质、扩规模、成产业、增效益。支持富锦镇发展绿色蔬菜种植,支持向阳川镇发展烤烟、中草药种植及肉牛、肉鸽、河蟹养殖,支持大榆树镇发展圆葱、毛葱、大蒜、地瓜种植,长安镇、锦山镇发展西甜瓜种植,二龙山镇发展菇娘、西瓜种植。“十四五”期间建设一批以利民蔬菜、华盛地瓜、茂盛毛葱、太平大蒜等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专业村。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紧紧围绕“恢复发展生猪、快速发展肉牛和奶牛、稳步发展肉羊,示范性发展肉鸡等畜禽养殖”的工作思路,加快构建以“两牛一禽”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促进畜禽养殖提档升级。引进畜牧加工重点企业,发展畜牧业全产业链,带动规模化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重点抓好优质畜禽生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实用科技的普及推广,进一步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转型,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到“十四五”期末,生猪、肉牛、肉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85万头、2.5万头、15万只、350万只,奶牛存栏达到3000只。
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以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产环境为基础,合理规划养殖生产布局,持续优化渔业生产结构,协调发展养殖业、捕捞业、增值渔业、休闲渔业。加快推进富锦渔港项目建设,完善渔业支撑保障体系,提升渔业装备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形成现代渔业、数字渔业体系。进一步加强综合管理,持续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渔业综合生产力和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提高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以锦山镇、上街基镇、长安镇、砚山镇、二龙山镇为主,打造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以头林镇、锦山镇、向阳川镇、大榆树镇、上街基镇和砚山镇为核心,重点发展专用品种玉米;以二龙山镇、向阳川镇、头林镇、宏胜镇、兴隆岗镇、长安镇为核心,建设高油高蛋白大豆种植基地;以富锦镇、大榆树镇和上街基镇等近郊城镇为核心,发展绿色蔬菜,建设棚室蔬菜基地,集中打造棚室经济示范区;以头林镇、兴隆岗镇、锦丰农场、农业开发公司为重点发展奶牛养殖;以向阳川镇、宏胜镇、长安镇、锦山镇、二龙山镇为重点发展肉牛、肉羊;以长安镇、大榆树镇、砚山镇、上街基镇为重点发展生猪;以富锦镇、上街基镇、大榆树镇为重点发展肉蛋鸡。
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遵循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建设的原则,以各大灌区为基础,新建与提质并重,申报建设一批“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开展黑土保护、土地平整、土壤改良、节水控灌、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措施综合配套治理,推进农业基础地理信息、标准农田管理监测、农艺措施管理、生物灾害监测、农情信息监测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提升农田耕作潜力和农田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机制,及时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高标准农田非农化。
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围绕保护性耕作、种植结构调整、主栽作物机械化生产及畜禽水产养殖,鼓励现代农机合作社推广高性能、大马力、节能环保农业机械,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推广大马力拖拉机、免耕播种机、多功能联合整地机、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加快推进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鼓励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农机作业监测、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建设等融合发展。
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畜牧屠宰加工、对俄果蔬出口发展需求,谋划功能完善的大型冷链物流项目。聚焦鲜活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支持推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田头冷藏保鲜等设施。加快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建设集温控保温冷库,冷链仓储,冷链传输,冷链装卸,冷链物流车辆运输等体功能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生鲜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现代化冷链物流建设的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
一、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完善人才培育制度,提升人才培育能力,每年单列100万元作为农业科技人才专项奖励资金,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荣誉表彰、现金奖励和提供重要岗位。搭建农业人才培育平台,依托富锦市职业技术学校,引入社会资本,联合农民合作社,进一步挖掘特色、设置相关专业,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培养现代农业人才,带动乡村振兴,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重点围绕水稻、玉米、大豆和特色经济作物等的生产,“两牛一禽”养殖,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围绕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用工需求培育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围绕土地托管、农机作业、植保收获等社会化服务培育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围绕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创业创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农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等平台,积极发挥农业科技人才的引导作用,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人才+合作社+农户”、“农业科技人才+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
二、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加大优势高效种植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秸秆综合利用、玉米大豆轮作轮耕、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建设项目,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依托大榆树镇、砚山镇、向阳川镇,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大豆良种繁育,推进玉米、大豆全程标准化生产,建设面积超过2万亩的“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
完善优质粮油加工与流通体系。以富锦经开区为核心,以象屿金谷、福慧食品等加工企业为龙头,引导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基地联合,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上下游产业的融合和一体化发展。重点推动大豆深加工、植酸钙及深加工、玉米燃料乙醇等优质粮油加工项目建设,谋划贸易中心、物流集散基地等一批物流项目。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增强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长效机制,持续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产业园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重点建设服务全市的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三、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加强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破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模式,向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农机与人互联互动;重点引入农业全程机械化云管理服务平台,整合信息收集与发布、农机定位与作业检测与监管、农机调度与运维、农事决策管理、数据分析与作业结算等功能,探索农机作业质量在线检测、作业数量远程监管和作业补贴在线发放的数字化新模式。
加快农田生产数字化改造。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结果,推进大田生产数字化升级改造,推进耕地质量管理、农田气象因子监测、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水稻、玉米、大豆等大田种植长期监测、及时预警、信息共享、远程控制。依托棚室蔬菜基地、“一村一品”基地等特色种植,推进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建立智能农业信息遥感监测网络,推进农业生产环境智能感知、预警、分析、决策,推广智能化植物工厂种植模式,完善从“农田(养殖场)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粮头食尾” “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数字赋能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电商产业园,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农产品全程溯源体系,加快数字新零售应用,带动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
四、加强种源技术攻关能力
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摆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位置,以水稻、玉米、大豆、果蔬等品种为中心,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重点引进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国内知名的科研机构和有关院校入驻富锦,建立种子、育苗、基质、水肥等研发实验室,突出育种、育苗技术,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
五、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技术推广中心、水产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中心服务总站等机构,构建富锦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富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对接中国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农垦与地方的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支撑,打造富锦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示范中心,承担新成果试验、新技术示范、智慧农业服务、经营机制创新等四项示范任务。基于黑土保护、耕地质量提升,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适宜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全程机械化技术;基于精准农业、精细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发展理念,重点推广智能LED植物工厂、智能育种、农场自动化等新兴技术,推进精准施肥施药、精量播种。
一、打造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聚焦农业“新六产”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物流等新智能技术,以品牌引领、数字赋能、平台助力,带动富锦玉米、大豆、水稻、果蔬、肉禽等产品加工业发展,进而带推一批农产品规模化种养殖基地形成,走一条以第三产业带动的“321”产业发展路径,打造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计划
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完善富锦农业品牌体系。突出三江平原区域中心地理区位特点,立足水稻、玉米、大豆及其他特色农产品,推进规模化种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体系,形成一批面向全市、全省、全国的知名品牌。重点依托富锦绿色食品加工业优势及“一村一品”良好基础,筹建富锦品牌运营管理中心,整合“富锦大米”“富锦大豆”“富硒大米”“稻鸭米”“长粒香”等特色品牌,形成品牌认证、品牌整合、品牌营销、品牌运作等功能体系,联动富锦电商产业园,推动形成确地、确种子、确投入品、质量检测、博码技术在内的“三确一检一码”产品溯源服务体系。
三、开拓农副产品新零售渠道
立足电商产业园,打造新零售直播基地。围绕富锦优势农特产品,通过新零售直播拓展农产品消费需求,从消费端促进供给端。重点吸引和集聚国内优质直播电商平台、直播机构、MCN机构、直播电商经纪公司、直播电商服务机构入驻;开展主播培训活动,培植富锦优秀的直播、短视频制作人才,培育与农产品匹配的主播与团队,孵化一批网红品牌,培养一批网红达人。
四、推动休闲农业乡旅产业发展
推进“以农促旅、以旅强农”良性循环。探索农业科技、文化、种植、养殖、加工生产及农业商贸、旅游一体化运作模式;围绕一产种养殖,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开发生态牧场观光游;围绕二产绿色食品加工,推进花园式工厂建设,开发工厂观光、科普教育、手工体验等旅游产品;围绕三产服务业,重点推进湿地芳邻洪州村、低碳养生工农新村、满族风情六合村、民俗文化朝阳村、赫哲故里噶尔当村、农家餐饮大屯村等特色村屯提档升级。
五、发展对俄农业出口业务
加快从传统劳务输出、从事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批发零售等方面发展。重点依托富锦新港、中俄同江铁路大桥交通优势,扩大对俄蔬菜出口规模,以富锦镇、大榆树镇、上街基镇等为核心,聚焦圆葱、毛葱、马铃薯、旱地甘蓝等品种,打造对俄绿色有机蔬菜出口基地,带动全市发展对俄出口蔬菜基地1000亩以上,配套建设国际冷链物流项目。依托头林镇、兴隆岗镇、宏胜镇、上街基镇等养殖基地,拓展对俄肉牛、肉鸡等乳肉产品出口。
一、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基于富锦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发展缓慢、“空壳社”现象等问题,以申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为抓手,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运行。进一步加大合作社准入审查和清理整顿力度,重点清退两年及以上未从事经营活动的“僵尸社”。引导农民合作社以水稻、大豆、玉米和蔬菜等品类为重点,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鼓励申报一批国家、省、市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重点扶持开展信用合作的合作社、带动能力强、有发展后劲的示范社。建立农民合作社辅导员制度,实现辅导员与示范社结对指导服务,各乡镇至少确定一名农民合作社辅导员,负责指导合作社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遵照章程开展工作。
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进农民社会服务组织创新提升。建设农业生产性服务示范中心,辐射三江平原区域提供信息服务、农机作业与维修、农产品初加工、集中育秧、农资销售等生产性服务;开展小农户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围绕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性服务中心,以规模适度、服务半径适宜、方便农户和农业生产为原则,建设若干覆盖市域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站,为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防、收等各环节“菜单式”托管服务。
提升服务主体经营者素质。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培训力度,依托富锦职业技术学校、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涉农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全面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队伍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
三、探索建立耕地指标跨省交易机制
基于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建设耕地信息大数据平台,不断扩大新增耕地指标,依托富锦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黑龙江-广东对口合作机制,以富锦新增耕地为核心,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联合粤港澳大湾区探索耕地指标跨省交易机制,化解沿海地区建设用地短缺矛盾,增强富锦土地价值,巩固富锦脱贫攻坚成果,带动乡村振兴。
专栏3-1 农业强市专项行动 |
1.耕地质量评价及黑土保护工程。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和耕地土壤养分丰缺情况调查。十四五期间大力实施黑土保护工程,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包括有机物料还田提质、深松(耕)增厚耕层、米豆轮作肥田、减量施药净化土壤等集成技术;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和创新示范区;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监测评价体系。 2.农业科技支撑工程。示范推广水溶肥、液体肥、生物肥、高效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应用。建立农业生态环境动态实时监测网络体系,构建农业生态环境大数据库与信息化平台,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普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完善农作物灾害防控监测体系,建立市、镇、村三级监测体系,配置相应的监测设备。积极对接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规划布局一批综合性农业科学试验基地和专业性农业科学试验基地。 3.农产品品牌提升计划。依托富锦大米集团有限公司,筹建富锦农产品品牌运营管理中心,立足电商产业园,建设新零售直播基地。鼓励特色产品发展,十四五期间认证有机、绿色两品标识达到70个。 4.数字农业提升行动。对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建设以先进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农业大数据系统,建设智能化生产基地,搭建以运用智能设备、物联网、数据库基础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数据存储、接收模型,传感器及物联网系统接入,传感检测设备,云计算与农业大数据平台等设施。 5.精品种植业建设。建设5个特色棚室蔬菜基地,每个基地占地450亩;打造富锦市大豆优势区;推进圆葱毛葱出口种植基地项目。 6.高效畜牧业建设。谋划建设万头牛场养殖项目,肉鸡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养殖屠宰加工3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 7.农业人才培训和新型经营主体培养计划。大力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及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培养一批经济实力强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8.探索“飞地农场”发展新模式 。依托佳木斯-中山对口合作机制,立足富锦农业发展优势,发挥粤港澳地区市场优势,以优质农产品贸易为突破口,做好产销对接。重点探索发展农用地飞地模式,引进中山市相关企业,打造中山市在富锦的大型农场,作为中山市粮食等农副产品的专属供应保障基地。 |
围绕工业立市,全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以“百千万”工程建设为抓手,着重培育规上企业,以强化基础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规模集群发展、做大产业园区、做强产品品牌为导向,以做深做足做透产业链、提升园区聚集承载能力、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为重点,突出建设一批处于产业关键环节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立市大企业,着力培育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集群,探索“经济联合体”等发展模式,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专精特新”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成特色鲜明、辐射影响力强的佳木斯东部现代新型工业集聚区。
围绕玉米、水稻、大豆、畜牧、能源五大产业链,推进产业链完整性、供应链安全性、产业基础高级化、价值链高端化,激发“链”式效应,提升产业集群化程度,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做强玉米产业链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健全玉米产业链。依托区域充足的玉米库存量和玉米主产区优势,发挥象屿集团、万里利达精深加工能力和龙头带动作用,在饲料、淀粉、制药等传统加工产业的基础上,构建多链条、多产品发展格局,向玉米深加工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玉米淀粉、燃料酒精生产,重点谋求氨基酸核心竞争产品突破发展,适当发展变性淀粉、DDGS、蛋白粉、纤维饲料、果葡糖浆、麦芽糖浆、结晶葡萄糖、麦芽糊精、蛋白肽、植酸钙等玉米深加工副产品、衍生产品,积极谋求柠檬酸、抗生素、霉素类产品原料等玉米产业链后端生物化工、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突破发展。聚焦玉米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有机肥料、生物质燃料、颗粒饲料和玉米秸秆造纸包装产业。
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作用,提升玉米价值链。推动玉米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对接融合,发挥科技创新在玉米产品开发中的引领作用,引导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工技术研发和投入力度,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生产高质量的玉米下游创新产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促进创新资源跨界流动,加快形成依托玉米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创新链提升玉米价值链的“链式协同”新格局。
发挥粮食仓储规模优势,完善玉米供应链。依托象屿金谷、万里利达粮食仓储规模优势和东北地区丰富的国家玉米国储优势,做大做强玉米收储供应链,立足玉米粮源以本地、本区域供应为主,采取在合理范围内引导市场收购价格、多布点、早收购等方式,增加粮食收购吸引力,积极对接大连商品交易所争取玉米指定交割仓库落地,最大限度集聚三江平原及周边地区玉米原粮。把握农垦改革机遇,推动场市协作、跨区域场企协作,鼓励玉米深加工企业与农场开展订单种植,引导玉米仓储企业与农场开展委托收购,全力整合域内及周边玉米粮源,稳定加工企业供应。大力发展玉米供应链金融,强化银企对接,发挥玉米仓储加工龙头企业核心地位,以“企业+担保公司+龙头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合作社”为载体,采取抵押、质押、仓单等方式,为玉米生产经营主体量身定做信贷产品与金融服务支持。
二、延伸水稻产业链
围绕改变“强稻弱米”着力延伸水稻产业链。支持香稻生物科技、万里利达等百万级水稻加工龙头企业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大力培育和引入大米精深加工企业,专注优质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大米淀粉、大米蛋白、营养米粉、即食食品开发力度,围绕副产品资源化利用适度发展米糠油、肌醇、谷维素、活性肽等深加工产品,积极开发以大米为原料的功能食品。聚焦水稻“从粮到草吃干榨净”,积极谋求稻草秸秆用于造纸、水稻壳发电等水稻绿色生态循环产业突破发展。
围绕“三品计划”着力提升水稻价值链。实施水稻品种统一计划,创新优惠扶持政策推动产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示范,重点推广水稻优质品种,实现由大众口粮向高端大米发展。实施水稻品质提升计划,依托三江平原黑土、江水灌溉、生产周期长等优势要素,加大对水稻生产过程中测土配方、农药残留技术性投入,探索通过订单农业、水稻生产基地等新型农业组织形式,推动水稻统一育苗、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技术应用、统一机械收购、统一优价优购,实现从源头保证水稻质量和供应。实施水稻品牌创建计划,整合优化水稻种植、精深加工、销售、品牌推广等环节,政府、企业联合通过市场营销、城市推广等手段,共同打造“富锦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发挥新零售平台品牌销售能力,加快形成由“品种统一化、到品质统一化和品牌统一化”的发展格局,实现“好品种产出好品质,好品质卖出好价钱”的效益价值。加大推广“鸭稻”、“鱼稻”、“稻蟹共生”等生态共生有机种植模式,拓展“水稻+农事体验”等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提高水稻产业附加值。
围绕“互联网+”着力加强水稻供应链管理。依托富锦现代农业发展优势,挖掘“互联网+农业”发展潜力,加快构建水稻供应链质量追溯系统,发挥互联网在水稻种植、加工、收储、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全链条作用,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完成精准质量追溯,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全程质量追溯。加快构建农业物联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水稻生产、管理的信息化,逐步推进数字化水田建设,加快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作用,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科研机构”运行模式,以龙头企业、工商资本出物资、出技术、出订单、出标准的模式带动优质水稻品种供给。
三、发展大豆产业链
做大做强大豆精深加工产业链。依托富锦优质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资源,发挥“中国大豆之乡”品牌影响力和富锦金正油脂、福慧食品在大豆粗加工上的下游原料保障能力,聚焦重点发展以腐竹、豆腐、豆干、人造肉为主的大豆休闲食品,适当引导发展以蛋白肽、食品添加剂为主的大豆蛋白系列产品,积极谋求在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大豆膳食纤维等功能性保健品开发上实现突破发展。
多措并举提升大豆产业价值链。强化大豆深加工产品研发能力,通过政府扶持手段推动本地大豆龙头加工企业与东北农业大学、哈高科等机构开展合作,加快构建富锦大豆“产学研”合作体系,助力提升大豆深加工产品研发能力。强化大豆品牌产品开发,构建由大豆经济品牌产品、大豆艺术品牌产品、大豆文化品牌产品等构成的大豆品牌产品体系。加强“富锦大豆”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强化品牌新零售引领作用,提升直播电商平台售卖能力,助力大豆深加工产品走向市场。
区内外联动完善大豆供应链。依托富锦及周边区域丰富的大豆种植资源,通过建设大豆交易中心、发展大豆订单农业、推广“公司+基地”等方式提升聚集区域大豆资源的能力和吸引力,强化大豆原粮供给能力。发挥大豆产地价格优势和加工成本优势,积极促成大豆招商项目落地,增强本地大豆企业深加工消化能力。发挥靠近俄远东地区和港口运输优势,积极支持本地农业企业开展对俄大豆境外种植合作,拓展境外俄豆供给渠道。推动富锦金融机构围绕本地核心大豆企业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通过企业间产品的上下游合作、产销合作、代工合作等方式推动形成“核心大豆企业+中小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大豆共生圈,提升大豆中小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能力,促进大豆产业规模集群发展。
四、培育畜牧产业链
强化肉制品深加工,延伸畜牧产业链。依靠畜牧产业基础优势和饲料资源优势,加快引进奶牛养殖及乳制品加工、生猪养殖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项目,着力推动“饲养一体化”发展,形成以饲料带动的养殖产业集群。提升龙头畜禽加工企业深加工能力,调整优化肉类产品结构,以猪肉、鸡肉为重点,扩大冷鲜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生产,结合经开区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发展冷鲜精细分割肉、低温肉制品,积极谋求血、骨、毛皮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提高畜产品加工比重,提升畜牧产业综合经济效益。依托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引进和培育知名乳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发高端液体奶、花色奶、高端配方粉等乳制品。
依托龙头企业,构建“种养加”绿色生态循环模式。依托富锦玉米、大豆等形成的牲畜饲料资源,以“两牛一禽”为重点,按照“以种促养、以养带加、以加扶农”的种养加结合的生态循环理念,支持大锦农做大做强生态循环模式,打造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生物肥+有机种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更好地发挥对区域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以福慧食品过瘤胃绿色豆饼饲料开发为重点打通大豆产业链,促进奶牛养殖产业集群发展;以玉米加工企业形成的饲料副产品为重点打通玉米产业链,促进生猪养殖产业集群发展;围绕肉制品加工企业打通畜牧产业链促进肉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复合型、生态型、高附加值的农业全产业链生态圈。
五、强化能源产业链
着力延伸能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加快发展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的清洁能源。依托富锦及周边区域丰富的秸秆资源,围绕秸秆燃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利用方向,重点引进生物质发电、秸秆天然气、秸秆板新材料、秸秆地膜纸、秸秆纤维素、秸秆生物有机肥等项目。大力推动俄罗斯能源资源进口。把握融入“一桥一岛”重大历史机遇,扩大进口俄罗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调整能源结构,形成辐射周边区域的能源集散地。
构建多方参与的能源利用供应链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生活垃圾为原料,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的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参与机制,大力培育和扶持秸秆收集专合社,引入秸秆固化成型企业,逐步将秸秆综合利用推向市场。优选有市场前景、有产业链财源的秸秆综合利用优势企业项目,实施重点引进,确保精选项目落地生成,促进区域秸秆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构筑生物质产业发展优势。
推进富锦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速镇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创新“一区托三园”联动发展机制和开发运营模式,推动全市域共建共享开发区平台红利,全面提升富锦产业承载水平和整体经济效能。
一、推进富锦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明确经开区使命定位和发展目标方向。立足经开区转型和城市提质的现实需求,发挥经开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区域农业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成为三江平原区域性农副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成为新时代富锦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平台载体和推动富锦市跨越崛起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实施经开区“三步走”战略,率先争取进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稳步迈入省级“百亿级”园区行列,全力争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晋升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全面提升富锦市经济开发区发展势能,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优化经开区“一区多园”空间发展模式。坚持“一区多园”战略导向,着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园、生化医药产业园、对俄保税加工园、新兴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现代商务园的发展格局,着力发展粮食加工及食品制造、生化医药、仓储物流、对俄进出口加工等重点产业,推动经开区加快实现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
精准发力盘活经开区现状“僵尸企业”。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积极开展僵尸企业和低效及未利用土地处置工作,加快研究出台盘活“僵尸企业”相关政策措施,以“兼并重组一批、政府收储一批、高效盘活一批、破产拍卖一批”为抓手,充分发挥兼并重组、嫁接招商的生命力,唤醒僵尸企业“沉睡”资产,激活闲置土地资源,促进经开区空间资源更高效优配、项目布局更科学合理。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盘活御林宝营养代餐粉、泰乐小米啤酒等企业。
着力提升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坚持园区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着力补齐工业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等相关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经开区引松花江水入园、园区热电联产、公共管廊以及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释放水、热、电、汽、物流等生产要素共享优势,全面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项目吸引力。围绕“数字龙江”相关部署要求,加快经开区工业互联网、工业云等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化“数字园区”新样板。加快园区科技研发、创业孵化、咨询服务、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完善园区社区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产城融合发展,逐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加快镇级工业园建设
做强二龙山镇工业园。以粮食仓储及粮食深加工为特色化产业方向,加快在大米深加工、特色经济作物加工等领域取得成效,重点引入米糠多糖原料药、活性肽原料药、大米面膜、纤维素酒精、秸秆饲料、稻草工艺品、保健饮品等产业项目,引进3-5家专业化加工企业。着力强化与富锦经开区的差异化协同生产,强化与建三江的产业协作,争取更多产业机会在二龙山镇落地。
培育长安镇工业园。依托富锦市及周边地区大量的过剩秸秆资源,按照做大做强秸秆循环利用的原则,面向炭基肥、白炭黑、秸秆生态板材、纤维素乙醇、生物质能源等综合利用方向进一步引进3-5家相关生产企业,打造具有一定规模体量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培育上街基镇对外孵化园。围绕全市对俄开放发展要求,聚焦为进口俄罗斯煤炭、木材等大宗货物提供专业卸船码头和存储场地的功能使命,强化与富锦经开区对俄进出口加工园的产业协作,推动形成“进口孵化+落地加工”的空间协作模式,有效支撑经开区对俄进出口加工园的发展。进一步拓展进口资源产品领域,积极争取部分进口资源的落地加工机会,到2025年争取引入3-5家加工企业。按照近期争取建设公共型保税仓库、未来再继续向B型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富锦分区)的过渡升级方向,为全市开放发展、深化对俄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三、创新联动发展机制
创新“一区托三园”统一管理机制。按照精简高效原则,从市级层面主导整合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由富锦经开区管委会牵头,托管镇级工业园,形成统一管理机构,理顺镇级工业园与所在镇办的关系,落实人员编制,完善内设机构,明确工作责任,“一区托三园”管理机构集中精力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管理、服务企业、产业招商等工作,实现举全市之力推进经开区及镇级工业园建设,扭转过去分散管理、分散招商的发展局面。
创新“一区托三园”要素共享机制。发挥富锦经开区高势能、多要素集聚的发展优势与镇级工业园的资源优势,创新资源、政策、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要素共享机制,推动在富锦经开区建设“富锦经开区公共服务中心”,面向“一区”及“三园”构建集政务服务、公共信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让、融资服务和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平台,推动富锦经开区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园、省级绿色食品产业等多项政策红利联动覆盖到三个镇级工业园,实现资源渠道的整合和先进要素的辐射覆盖,增强富锦经开区综合发展能力,形成优势互补和发展合力,带动镇级工业园快速发展。
创新“一区托三园”产业、项目协同机制。实施一体化招商、差异化落位的策略,强化产业、招商信息互通机制,举全市之力对外引进重点项目,结合“一区”及“三园”差异化产业定位方向,统筹协调重点项目落户不同园区。富锦经开区重点布局粮食加工和绿色食品制造业、对俄进出口加工业、生物医药产业、商贸物流业等领域的产业项目,二龙山镇工业园重点引进水稻加工项目、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农村电商项目、农业科技服务项目,长安镇工业园主要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引进相关企业,上街基镇对外孵化园重点引进对外贸易和跨境木业加工等项目。
探索富锦经开区与各镇财税分成机制。打破富锦经开区与各镇行政管理限制,建立联合招商、利益共享机制,鼓励招商引资项目在富锦经开区与镇级工业园内合理流转,实行项目土地、招商、固定资产投资等成本分摊和税收收入、经济指标等利益分享。由各镇招商引入到富锦经开区和镇级工业园或者由富锦经开区引入到镇级工业园的重点项目投产运营后,所产生的财税由双方协商确定,按照一定的年限和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对于经济统计指标属性属地化统计。
四、探索开发运营新模式
落实“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新模式。坚持政府推动、多元投入、企业经营、市场运行等原则,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一区托三园”建设,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谋划采取“PPP、专项债”等方式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对接地区龙头企业、外部大集团、专业运营商等投资、运营不同领域的专业产业园,推动富锦经开区探索管理新模式。
率先推进招商部门市场化改革。针对全面推进开发区市场化改革周期长且难度大的特点,前期重点推进富锦经开区“招商部门”的市场化改革,作为试点示范项目带动整个开发区开发运营的全面创新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组建企业化招商公司作为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点,全面启动招商公司关于人事制度、效能管理、薪酬体制等各项改革工作,按照“一区托三园”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精准招商,形成与富锦市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招商新机制,提高富锦市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率,增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推动富锦经开区重特大项目实现新突破。
全面提升融资服务能力。针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支持富锦经开区成立资产管理运营公司,积极开展企业债权、股权、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质押融资业务,通过发行债券、土地抵押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推进经开区、银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富锦经开区、企业发展的协同机制,创新“园区贷、助保贷”等金融产品,实现多渠道筹集“一区托三园”建设资金,提升富锦经开区融资服务能力。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富锦市成立融资担保公司,扩大担保业务覆盖面,以股权和再担保业务为纽带,建立“一区托三园”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地区企业融资难的突出问题。
依托富锦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突出抓好现有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在建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和潜在产业项目招商落地建设,聚力打造绿色食品、能源产业、生化医药、林木加工、农机装备制造五大产业集群, 形成“三个百亿级、两个十亿级”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推动富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做强绿色食品品牌
打造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聚焦围绕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的产业链延伸及深加工能力形成,“十四五”期间努力推动形成产业规模集中、产业链闭合的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建设水稻加工产业基地。鼓励现有规上、临规稻米加工企业改造升级、扩大产能、开发中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着力推进香稻生物、众鑫农业、锦丰农业、万里利达等在建稻米加工项目建设进度,积极促成香稻26.2万吨生物质燃料、15万吨碎米深加工、2000吨高蛋白大米粉、4000吨液态及结晶麦芽糖等招商项目落地生成。
建设玉米深加工产业基地。支持象屿金谷生化、佳康饲料、汇锦饲料等玉米加工企业稳步发展、适时扩产改造,重点跟踪杭州纸友玉米淀粉深加工、烟台东科玉米饲料加工等意向企业,重点引进年产2000万棒鲜食玉米、年产2万吨玉米胚芽油及年产10万吨玉米特强粉等招商项目。
建设大豆深加工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富锦非转基因大豆资源优势,着力延伸大豆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支持金正油脂加快推进20万吨大豆深加工扩产改造项目建设并适时实施二期工程,支持支持福慧食品在巩固一期15万吨大豆深加工基础上适时开发二期工程,加快推进黑龙江绿谷调味食品年产2000吨特级酱油和1300吨食醋项目建设进度,重点引进年产2.5万吨腐竹、年产1万吨绿色大豆分离蛋白、5万吨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等招商项目。
建设酒类饮品加工产业基地。充分利用玉米、稻米、西瓜、菇娘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饮品产业,推进酒类产业集聚发展,鼓励绿谷酒业、公农山泉优化产品结构、开发中高端酒类及饮品,支持东大科技西瓜汁饮品公司、粮都酒业公司、泰乐啤酒公司开展资产重组、重新焕发活力,鼓励头林、锦山、上街基等镇的小规模酒厂实施扩产改造,重点引进年产3万吨大豆(肽)白酒、年产2万吨粘玉米饮料和年产5万吨玉米汁饮品加工等招商项目。
加快推进畜禽产业基地建设。依托富锦畜禽产业基础,延伸畜禽产业链条,推动饲料、饲养、乳品加工等草畜乳一体化发展,支持大锦农肉禽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新建10万只种鸡繁殖基地项目和现代冷链物流项目,支持森益食品实施扩能改造升级、增加市场份额,支持圣海工贸发展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和肉肠系列食品,重点引进火腿肉制品加工、方便肉制品加工,肉类休闲食品加工、酱卤肉制品加工、草畜乳一体化加工等招商项目。
创新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产品品牌发展策略。依托富锦水稻、玉米、大豆、畜禽肉制品的绿色、有机、非转基因等品质优势,强化品种、品质、品牌“三品”体系的统一化建设,积极谋划富锦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围绕品牌认证、品牌溯源、品牌推广等核心功能加快建设富锦品牌运营管理中心,组建运营主体,开展市场化运作。强化数字新零售在富锦绿色食品售卖和绿色品牌建设中的作用,着力推动各类电商平台、直播基地等各类新零售载体发展,加快培育线上购物、建群营销、直播带货等新零售业态,形成售卖富锦绿色食品、宣传富锦绿色品牌的多元渠道。
二、打造能源产业集群,做优绿色能源产业
打造百亿级能源产业集群。依托富锦丰富可利用的风能、太阳能、秸秆及生物质能等能源资源,研究推动俄罗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进口加工,统筹规划富锦能源产业发展,加大能源产业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能源产业基地。
建设光电、风电能源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富锦约2150兆瓦的可利用风能资源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加快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巩固提升中宇风电、富龙风电、富龙风能、华润风电等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平稳发展,重点跟踪华润风力发电项目二期工程、协和风电发电项目、晶科电力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富龙风电公司锦丰风电项目及心湖风电项目等招商项目。
建设热电联产及生物质发电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生物质热电产业,巩固提升宸龙热力济效益、实现稳步发展,支持东方热电公司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异地扩产改造,加快推进象屿国投热电富锦经济开发区“三园一网一荷”一体化、中闽(富锦)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伟明环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在建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进度,重点跟踪北京昱嘉新能源分布集装箱式生物质发电项目。
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基地。依托富锦年约340万吨的秸秆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有产业,鼓励盛阳生物质、盛达生物质、锦旺生物肥、昊阳生物质等现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扩大产能、开发新产品,加快推进锦盛生物质造粒站项目建设,重点引进年产9万吨秸秆地膜纸、5万吨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年产3万吨秸秆丝深加工等招商项目。
建设俄煤、俄气等进口能源集散地。把握“一桥一岛”历史机遇,扩大俄罗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进口规模,调整富锦能源结构,完善相关能源资源储运设施,重点引进一批俄煤、俄气进口储运加工项目,形成具备辐射周边县市能力的进口能源资源集散地,为富锦百亿能源产业集群打造提供强力支撑。
二、打造生化医药产业集群,做大玉米下游产品
打造百亿级生化医药产业集群。依托富锦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象屿金谷生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延伸发展生化医药产业,加快推进大连医诺富锦三肽产业化项目、明辉大秦速溶胶粉项目、东进公司富锦燃料乙醇及玉米生物制药项目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海资生物等现有医药企业。
开展年产10万吨玉米浆干粉、年产2万吨麦芽糖醇、年产1万吨木糖醇、年产10万吨麦芽糊精、年产2万吨变性淀粉等项目招商,重点引进年产50万山梨醇、30万吨燃料乙醇、30万吨聚乳酸(玉米可降解材料)、炔氢醇系列加工、年产10万吨氨基酸、年产5万吨黄原胶、年产2万吨玉米分离蛋白粉、年产20万吨葡萄糖等招商项目,“十四五”期间努力推动生化医药产业成为百亿级大产业。
四、打造林木加工产业集群,培育家具建材产业
打造十亿级林木加工产业集群。依托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木材资源及富锦周边的大白杨资源,发挥富锦口岸优势,加快规划建设统一的富锦木材加工产业园区,简化优化进口木材手续,创新木材加工企业租金,支持速隆木业、东平木业、大明木业、宏森木业、龙腾木业等木材加工骨干企业改造升级,对接中新房屋等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开发定制家具实木颗粒板、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精品木屋等高附加值产品种类,重点引进秸秆板材制造、家具及装饰材料等木材深加工项目,培育壮大家具建材产业,“十四五”期间努力推动林木加工产业实现十亿级产值突破。
五、打造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农机植保方向
打造十亿级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现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植保类农机为重点培育方向,发挥科技创新核心引领作用,支持立兴植保、丰诺植保、富华起重等企业加快创新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华锦农机、朋伟农机、大宇农机等企业实施扩产改造、做大做强,积极谋划三江平原汽车农机产业城项目建设,将富锦打造成为产业集聚、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佳木斯东部区域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努力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十亿级产值突破。
抢抓黑龙江省和佳木斯市实施百大项目机遇,全面实施项目牵动战略,深入实施“双百工程”,转变传统招商引资理念,构建联动招商工作新机制,通过探索产业链招商、大数据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方式,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助力富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转变传统招商理念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握国际化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顺应产业园区由“优惠政策主导”阶段向“投资环境主导”和“产业环境主导”阶段过渡的趋势特征和产业生态要求,将园区的产业氛围、要素供给、投资环境和服务机制作为促成重大项目落地的关键要素。转变就单体项目谈项目的传统思维,加快由单纯招引项目向整合产业链、金融链、创新链链条式招商转变,由注重单一项目招商转变为以形成产业集群为目的的招商。研究战略招商带动项目招商的新模式,聚焦重大战略部署落实,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重大项目“一项一策”精准服务,积极构建“一个产业有一个招商路线图、一个目标企业库、一套班子和一个招商方案”的“四个一”产业招商模式。
二、创新联动招商机制
围绕央企对接、京佳合作、大三江一体化、军民融合、广东对口合作等既有合作平台创新联动招商机制,建立健全富锦市参与重大合作活动平台的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形成富锦市参与合作平台、对接优质资源、建立伙伴关系、促进项目落地的对接合作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利用对接合作平台的资源共享优势,不断提高富锦市招商信息发布平台和招商项目共享平台的能级和影响力。以招引重大项目为重点,健全市领导与重要客商、部门之间的联动招商机制,推动重大项目引进落户。以加快产业集聚为重点,构建上下游产业和产品的联动招商机制,围绕玉米、水稻、大豆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和象屿集团、万里利达等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产业链、产品链上伸、下延和配套节点开展精准联动招商。围绕内部机构联动形成招商引资整体合力,坚持招商引资工作的社会系统性,着力消除“条块”分割、部门界限,着力强化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宣传招商引资,进一步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招商、支持招商、服务招商、参与招商的强大合力,加快构筑“政府带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推动”的招商工作新格局。
三、开展产业链招商、大数据精准招商
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以培育五大产业集群为目标,以产业竞争力精准分析和绘制链式全景图为基础,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以招引标杆性企业和引擎性项目为核心,突出聚焦玉米、水稻、大豆、畜牧、能源五大产业链,围绕构建产业链重要环节、延长产业链高端环节、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强化产业链核心环节,精准招引产业链引擎性项目,形成“标杆性大企业—引擎性大项目—产业链招商—链式集群—产业基地”产业招商生态,强化产业上、中、下游之间的联动,实现“引来一个项目,带来一个产业”的集群发展效应。
实施大数据精准招商。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兴技术手段提高招商工作效率,大力推广“互联网+招商”模式,加快建设专业产业链大数据平台,聚焦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精准匹配招商线索,辅助商务部门精准、高效对接优质企业,构建“大数据决策—大数据运营管理—数字化营销推广—产业链生态招商” 模式,实施“一产一链、一链一图、一链一策”招商创新,实现大数据技术赋能下的精准化强链补链招商。
专栏4-1 “十四五”期间工业领域重大产业招商方向 |
1.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重点引进水稻深加工(米糠油、大米面粉、大米蛋白、营养米粉、大米面膜、大米饮品、大米休闲食品等)、玉米深加工(鲜食玉米、玉米胚芽油、玉米特强粉、玉米饲料等)、大豆深加工(大豆油、调味品、腐竹、豆腐、豆干、人造肉、大豆蛋白、异黄酮、卵磷脂等)、葵花籽油深加工、韩式泡菜酱菜加工等项目。 2.生物发酵及生物医药。重点引入酶制剂及以酶制剂为供应的发酵产业集群。加快引进玉米淀粉、燃料酒精生产项目,聚焦寻求氨基酸核心产品项目,适当发展变性淀粉、山梨醇、速溶胶粉、蛋白粉、果葡糖浆、麦芽糖浆、结晶葡萄糖、麦芽糊精、植酸钙等玉米深加工副产品、衍生产品,积极谋求三肽、柠檬酸、抗生素、霉素类产品原料等玉米产业链后端生物化工、医药中间体等产品项目突破发展。大力发展人参饮片、刺五加饮片、刺五加胶囊、五味子饮片、灵芝饮片及胶囊等中药饮片及胶囊加工。 3.草畜乳一体化。加快引进奶牛养殖及乳制品加工、生猪养殖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项目,重点引进围绕猪肉、鸡肉的冷鲜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生产项目,加快发展冷鲜精细分割肉、低温肉制品生产项目,积极谋求血、骨、毛皮等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突破发展推动形成以草畜乳一体化发展的养殖产业集群。 4.秸秆及新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引进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秸秆天然气、秸秆板新材料、秸秆造纸、秸秆纤维素、秸秆生物有机肥等项目,积极谋求稻草秸秆用于造纸、水稻壳发电等水稻绿色生态循环项目突破发展。 5.对俄工贸。充分利用俄罗斯丰富的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引进木材加工项目、能源储运加工项目、对俄绿色食品出口加工项目等。 6.富锦市农机汽车产业城项目。主要建设三大中心(汽车交易综合服务中心、汽车检验检测中心、汽车驾驶技术培训中心)和五大区域(汽车4S店二手经销商售车区、二手汽车交易区和汽车超市、汽车用品超市区、汽车维修、保养、美容服务区、商务生活配套区)。 7.富锦市木材交易市场项目。木材交易市场建设木材加工区、半成品加工区、成品展示区、木材交易区、木材仓储区、配套生活区等六个主要功能区。 8.富锦市四轮驱动四轮转向高地隙喷药机研究开发项目。研究开发大田作物高效绿色植保工艺、长臂喷杆智能仿形技术、立体植保吊喷技术、高杆作物中耕精准变量施肥技术、大宽幅玉米仿形切顶技术等。购置高精生产、检测设备及建设一条专业生产线。 |
依托富锦拥有国家一类口岸、紧邻对俄合作桥头堡—同江市、地处三江平原几何中心等独特的区位条件,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提升对外合作水平。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激活商贸服务功能,强化休闲度假服务等,加快商贸兴市战略实施步伐,不断放大经济发展圈层,从而加快企业、资本、人才、信息等发展要素在富锦聚集,增强整合辐射能力,打造三江平原区域要素融合区。
以集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为方向,以“建设大市场,组织大贸易,参加大循环,搞活大流通,促进大发展”为思路,以引入大企业、应用新技术为手段,以现状各类市场为基础,重点围绕农机、农资、家居建材等领域,不断丰富各类专业市场发展业态,激活商贸服务功能。
一、推进消费升级,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扩大内需发展战略。注重需求侧管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加快发展“直播经济”、“夜间经济”、“冰雪经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巩固三江平原消费中心地位;以供销联社为支撑,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积极拓展农村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推行消费券等消费促进方式,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以落实“百大项目”为抓手,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强“两新一重”项目谋划储备,加快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二、重点打造农机汽贸市场
以集中经营、规范化管理为方向,建设专业化农机汽贸市场,在整合现有经营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国内外汽车、农机装备品牌厂家、商家,发展新车及二手车展示销售,汽车零部件交易,二手车检测中心,汽车/农机维修保养,农机租赁,农机培训,汽车/农机金融保险,商服配套等业态与一体的大型农机汽车产业城,并建设线上电商销售展示平台,面向周边及俄罗斯地区,发展植保机械等线上展示、销售业务,打造黑龙江省东北区域一流的服务农业机械化发展、满足居民多样化汽车消费需求的综合性农机汽贸市场。
三、做大做强农资专业市场
面向三江平原——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巨大的农资需求市场,基于富锦市三江平原区域中心地位,对现有分布零散的农资经营商户进行整合,打造以种子、农药、农膜、化肥、饲料、兽药等农资批发零售为主,配套农业技术指导中心、农资质量检测中心、展览展示交易中心、仓储配送中心等关联服务业态,保证进入市场内各类农资产品品质及科学合理使用,为富锦市实施“三品”、“三减”行动提供重要保障。
四、培育发展家具建材市场
以现有建材市场和木业加工发展为基础,创新“互联网电商平台+实体店”的以及“前店后厂”的销售模式,引入红星美凯龙等龙头企业,建设包含木材等加工,家具、建材、装饰等用品展示销售,家具定制设计,智能家居体验,仓储物流,配套商业等多业态集合、辐射三江平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专业化大型家居建材市场。
专栏5-1 要素市场建设工程 |
1.农机汽贸市场:建设5大功能分区、一大平台,五区包括汽车/农机整车展示销售区,汽车/农机零部件销售专区,农机租赁区,二手车检测、金融保险服务、农机培训等市场专业化服务区以及餐饮、便利店等商务生活配套区,一平台为线上电商销售展示平台,满足三江平原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以及居民多样化汽车消费需求。 2.木材及家具建材市场:引入红星美凯龙等龙头企业,建设包含木材加工,家具、建材、装饰等用品展示销售,家具定制设计,智能家居体验,仓储物流,配套商业等功能完善的、辐射三江平原区域大型家居建材市场。 3.农资专业市场:建设种子、农药、饲料、兽药等农资批发零售中心、农业技术指导中心、农资质量检测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四大功能区域,满足三江平原区域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助力富锦农业“三品”、“三减”行动实施。 4.国际冷链物流中心。面向对俄进出口,辐射三江平原区域,打造国际冷链物流中心,重点服务绿色果蔬进出口、乳肉进出口、水产进出口等方向。 5.三江平原快递物流中心。依托富锦交通优势,建设三江平原快递物流中心,吸引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入驻,满足三江平原区域快递物流需求。 6.三江杂粮交易中心。充分发挥三江平原区域小杂粮特色优势,打造小杂粮交易市场,实现各类小杂粮及其它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互动交易,促进将黑龙江省小杂粮市场消费,更好地推动小杂粮产业健康发展。 7.废旧物资交易中心。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面向三江平原的废旧物资采购订单处理中心、销售中心、物流调度中心、核算中心和客服中心。 |
依托巨大的粮食仓储能力以及电商产业园发展等条件,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手段,逐步培育平台经济、中心经济等功能,不断增强富锦市对三江平原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一、完善粮食交易平台功能
依托富锦市象屿农产、万里利达等2100万吨粮食仓储能力,积极同大商所洽谈,争取在富锦市设立玉米交割厂库,一方面,利用交割库期货交易以及出具仓单功能,吸引更多三江平原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在富锦进行粮食交易,打造区域粮食交易中心;另一方面,通过期货市场汇集的各类交易数据,深入挖掘价格发现功能,增强富锦在玉米等大宗粮食的市场定价话语权,将富锦巨大的仓储优势转化为定价优势,培育价格形成中心功能;围绕粮食交易中心的打造,不断拓展供求信息发布、融资服务、物流服务等功能,不断发挥富锦市粮食交易平台功效。
二、加强电商服务平台建设
率先引进电商龙头企业,加强电商对富锦及周边绿色食品及特色产品的销售带动作用。以“绿谷粮都”自建电商平台为基础,积极寻求与苏宁易购、天猫、京东等龙头电商企业合作,发挥龙头电商企业在电商人才培训、农产品品牌宣传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与京东商学院等合作,创建授权合作的电商人才培训机构,将富锦电商产业园打造为三江平原电商人才培训基地;谋划在富锦市建设区域性京东云仓,利用京东云仓规范化的包装、仓储等管理标准与服务,吸引大中型电商企业在富锦聚集;由富锦电商产业园牵头,联合周边区域,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开展“寻味原产地”淘抢购、京东大米节等宣传营销活动,加大三江平原特色产品品牌宣传,助力农产品上行。
不断完善电商平台功能,加强对周边电商平台的整合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农产品供应链直播基地,通过开展网络直播、网红孵化等功能,创新“直播+产业+电商”模式,带动富锦及周边区域农特产品销售,放大电商网络平台的营销推广价值,建设质量检测、品牌认证、流通溯源、包装创意设计等电商综合服务中心,为富锦及周边电商平台农特优产品品牌建设、质量保障等提供服务,保证电商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专栏5-2 新经济平台创建工程 |
1.玉米交割厂库建设工程:积极对接大商所,建立玉米交割厂库,利用交割库期货交易以及出具仓单功能,培育壮大期货交易市场,将富锦市打造成为区域性粮食交易中心以及玉米价格形成中心。 2.电商平台提质工程:1.寻求龙头合作,与京东商学院等合作,创建授权合作的电商人才培训机构,将富锦电商产业园打造为三江平原电商人才培训基地;由富锦电商产业园牵头,联合周边区域,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开展“寻味原产地”淘抢购、京东大米节等宣传营销活动;2.完善电商平台功能,建设农产品供应链直播基地,创新“直播+产业+电商”模式,发挥视商短视频对富锦及周边区域农产品销售的带动作用;建设质量检测、品牌认证、流通溯源、包装创意设计等电商综合服务中心。 |
一、联动“一桥一岛”,推动口岸升级
加快口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口岸过货及通关能力,创新与“一桥一岛”联动机制,不断拓宽对俄进出口领域。
推进富锦市新港建设,加快富锦港口口岸作业区、检验检疫区、综合办公服务区、港区疏港公路等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4个千吨级泊位及后方堆场,为进口俄罗斯煤炭、木材等大宗货物提供专业卸船码头和存储场地;推动港口建设与对外保税项目孵化园区申报B型保税物流中心同步进行,实现港产互促发展;利用福前铁路与同江地方铁路相连贯通同江跨境铁路大桥的便利条件,筹建多式联运指挥中心,大幅提高富锦港口对俄进出口货物的吞吐能力;建设联检办公综合服务楼,为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提供统一办公场所,并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数字口岸建设,加快过检通关数字化,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二、加快对俄合作平台建设,打通跨境新通道
加快推进富锦市对外保税孵化园申请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度,加强与富锦经开区对俄进出加工园区的联动效应。发挥对外保税孵化园进口货物免税仓储、出口产品退税等政策优势,一方面带动俄罗斯煤炭、大豆、木材进口,另一方面依托对俄进出口加工园内福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宏森木业、龙腾木业等企业的大豆、木材等的加工能力,不断壮大蛋白粉、生态板芯等加工产品出口力度,通过双向联动,不断带动富锦市进出口贸易繁荣发展。
结合富锦新港口建设和同江跨境铁路大桥即将开通的机遇条件下对俄进出口贸易将显著增长的发展趋势以及富锦企业从俄罗斯进口木材、煤炭、大豆等原料进口的现实需求,打造对俄合作咨询服务平台,为复丰工贸、裕泰贸易公司等对外贸易企业提供资源对接、对俄经贸业务知识培训、服务代理、对俄项目落地转化等综合服务事项,从而为富锦市及周边区域更好的开展对俄合作提供前提保障。
三、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创新对俄开放业务
利用富锦新港建设以及同江跨境铁路大桥建成的机遇,扩大对俄合作领域,创新对俄开放业务,丰富进口俄罗斯原料类别,增加富锦市加工产业类别。以对俄进出口加工园以及对外保税孵化园的加工场地和加工能力为依托,推进煤炭、木材、大豆等俄罗斯优势原料进口常态化、规模化,培育壮大富锦市木业加工业以及大豆精深加工产业。探索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增强富锦集散能力。
瞄准富锦特色资源优势,拓展出口产品类别。利用富锦市及三江平原丰富的黑土地资源、先进的农业种植优势以及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建设对俄绿色有机蔬菜出口生产基地及冷链物流项目,推动对俄果蔬出口产业发展;建立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联盟,通过联合提升生产标准,联合申请出口资质条件,联合寻求俄方合作伙伴,带动以立兴植保、华锦农机等为引领的农业装备出口产业发展。
利用富锦新港建设的契机,配套建设俄罗斯特色商品直销体验店。通过设置休闲食品、酒水、面油、日用品和俄式烘焙等特色产品销售区,俄文书籍、音像制品、油画、琥珀、猛犸象牙和特色旅游线路等文化艺术展示体验区以及以俄罗斯餐厅为主的俄罗斯生活方式体验中心等功能,打造全方位的俄罗斯商品体验销售平台,并作为富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专栏5-3 对外合作水平提升专项行动 |
1.富锦市新港建设及口岸功能提升工程。建设包含4个千吨级泊位及后方堆场等的口岸作业区,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区,以联检办公综合服务楼为主体的综合办公服务区以及对外保税项目孵化园区等产业协同发展区4大功能区完善的现代化港口,并积极推动数字口岸建设,加快港区疏港公路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等新基建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管理和运营能力。 2.对俄合作平台建设工程。对外保税项目孵化园,按照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功能需求,通过建设保税监管仓库、集装箱堆场、物流分拨中心、围网巡逻道等功能区域,加快外保税项目孵化园向保税物流中心(B型)转变升级,加工、保税、物流一体化发展,为进口俄罗斯煤炭、木材等大宗货物提供专业卸船码头和存储场地;利用福前铁路与同江地方铁路相连贯通同江跨境铁路大桥的便利条件。 |
一、强化科创赋能、延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富锦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农业与科技的融合,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推动“高升规、规转高”工作。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用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延伸发展。
二、强化品牌牵引、提升对农业资源整合能力
实施农业品牌振兴战略,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要求,加大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力度,积极创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着力在富锦大米、富锦大豆、玉米淀粉生化产业等方面形成一批叫得响的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依托公用品牌创建和溯源认证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形成品牌、品质、品种“三品一体”发展格局,进而带动品牌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三化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品牌战略对富锦农业资源的整合带动能力。
三、强化金融创新、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供应链金融支持政策,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富锦产业集群培育和标志性产业链打造,探索实现“核心企业(平台)+协同企业+链网式金融”的服务方式,有效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银企共创发展,发挥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核心企业+主办银行”对接机制,启动核心企业“伙伴银行”建设,通过“一企一策”“一链一方案”协同核心企业量身定做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聚焦绿色食品、能源产业、生化医药、林木加工、农机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全链企业融资需求,破解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探索符合富锦实际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形成关键环节“不断链”、重点领域“全覆盖”、重点项目“有保障”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四、强化产教融合、通过外引内培建双创基地
围绕富锦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利用混合制教育改革与产教融合的政策机遇,发挥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鼓励龙头企业联合职业学校兴办教育,探索“企业生产一线”与“师生教学现场”相融合的“线场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人才供给侧与产业应用需求侧有效对接,打造富锦产业应用型人才孵化高地。通过龙头企业主导下的产教融合开展内生孵化、外延孵化和协同孵化路径,加快建立富锦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转化就业—孵化创业”创新链,形成“一学院一产业一专业一平台一公司”的产教人才特色转化模式,助力富锦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五、强化数字驱动、重构富锦产业数字新生态
把握“以产业生态为最小经营单位的数字经济”转变超越“以企业为最小经营单位的传统经济”的时代机遇,聚焦数字化技术新趋势,推动数字技术与富锦产业融合发展,搭建数字新平台、培育产业新业态、引领新经济发展,通过要素配置、创新孵化、市场育成,促进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孵化落地,加速新消费、新场景流量导入,提升富锦的聚集力和辐射能力,推动三江平原中心经济存量变革和增量快速崛起,重构富锦产业生态、再创佳木斯东部增长极。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长期战略,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整改环境突出问题,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发展要求,发挥富锦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努力凝聚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合力,加快形成良好生态安全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粮都。
一、强化生态红线管控
做好富锦辖区内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刚性约束,实行最严格的管控和保护措施,严防污染转移和生态破坏。实施《富锦市第三次国土空间规划》,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与空间开发保护管理相衔接,统筹各类空间规划,调整优化空间结构。
通过整合优化和红线划定,最大限度地解决既有问题和矛盾,科学布局、合理优化,预留必要的发展空间,推动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湿地保护和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构建生态安全新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一江六河、两山多点”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形成以松花江,莲花河、挠力河、七星河、外七星河、富锦支河、新开流支河六条主要水系与乌尔古力山、别拉音子山两山为主体,三环泡、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沿江和择林四大湿地等自然保护地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保护格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修复工程,禁止河床内、河道堤坝种植农作物,严禁设立排水渠向河内排放农田用水,开展种植沉水植物净化水质,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山体修复。开展自然保护区和矿山生态破坏排查,推进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和别拉音子、山乌尔古力山东西两山的生态修复,重点对采石、采沙等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施生态修复,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富锦市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强化河网整治。以四条骨干水系为治理重点,全面铺开河湖管理范围种植结构调整工作,集中力量加快挠力河区域(含七星河)治理、青龙莲花河涝区、富锦支河上游段治理,禁止种植高杆作物,通过水系贯通、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拆坝建桥等多种措施,恢复、拓展骨干河网的防洪、排涝、引水等复合功能,同步强化圩内型中小河道治理,连通断头浜,恢复毛细河道的蓄洪、排涝功能,构建生态示范区畅流活水总体格局。实施富锦市挠力河堤防治理工程、富锦市清淤治涝工程建设项目。
加强湿地保护。实施以生态湿地为主的生境修复工程建设。在水流速度较慢的支流与主干河道交汇处、绿廊、水源地周边建设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同时强化监管力度,控制沿江农业农药、化肥的施用量。重点加强三环泡保护区、富锦国家湿地公园与七星河、挠力河两岸支流及其连通湖荡水系的湿地建设,持续开展退耕还湿,做到应退尽退。对退耕还湿地块采取必要措施恢复湿地植被,并长期开展监测,保障退耕还湿效果。到2025年,辖区内所有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强化,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湿地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强化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以松花江为区域生态保护核心,以松花江富锦段水域治理及生态修复为抓手,重点实施入江河流综合整治、岸线退化耕地与生态保护工程,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方禁止垦荒种植,防止水土流失。实施富锦市松花江富锦段沿岸退化耕地修复治理工程。开展松花江江堤路建设工程,对有路面破损问题的江堤路进行全线改造,同步推进沿江慢型路建设,完善松花江沿江通达性。同步实施重要区域型生态走廊建设,重点推进廊道内优蓝扩绿,优化沿线管控空间,形成区域一体化的保护格局。加强对松花江沿岸的巡查管控,严禁违法企业开工建设。加大沿河排污企业治理力度,排放的污水全部治理达标,保证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符合黑龙江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建设河湖水域生态缓冲带。结合岸坡稳定、生态修复和自然景观要求,构建河流、湖荡岸带缓冲区,环湖荡沿线道路单侧间隔性的建设林带缓冲区。预留林带内亲水设施、城市功能型设施的空间,考虑行洪、取水等安全需要,营造“近湖见湖”的景观氛围,保障临湖一侧的开敞性和景观走廊的通透性。健全完善水源地保护齐抓共管机制,认真落实“河湖长制”。严格参照水利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的指导意见》和佳木斯市下发的《河湖长履职细则》,坚持重大事项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要加大河湖巡查的频次和力度,利用好巡河APP,实时记录巡河湖轨迹,做好巡查记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推进林草生态生态系统保护。加强退耕还林和平整土地,废弃石壁、坑口迹地植被恢复,依法推进五顶山国家森林公园、荷兰邨省级森林公园景观带建设,禁止违法开采建设行为,继续实施封山育林,育造结合,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快林区防火通道及现代化设施建设,防止森林火灾发生,维持地表植被多样性,增强其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继续推进富锦市重点防护林工程,富锦市林木种质库资源保护工程,富锦市挠力河流域富锦片区东西山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
高标准建设村屯环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沿路风景林、宅前屋后花果林、村旁防护林、村中休憩林的林地复合系统,形成居民能接触到绿、享受到荫、观赏到景的舒适环境。
推进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认真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加大对生态脆弱区和草原退化严重地区的保护力度。突出以改良、治理、保护、利用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草原管理责任制。同时,大力搞好退耕还牧还草、种草养畜,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保持生态平衡。
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和创新示范区。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监测评价体系。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工程,进行有机物料还田提质、深松(耕)增厚耕层、米豆轮作肥田、减量施药净化土壤,实施富锦市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推进田间工程、水生态文明工程,对灌区进行现代化建设。夯实灌排基础设施,推进幸福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聚焦中永、东立、诚信、永胜、高家、福来、西凤阳等万亩大地块为基点的传统农业资源和寒地黑土特色,不断拓展特色农产品优势,推动传统农业向农业、生态、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依托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源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大力实施锦西灌区、生态高产标准良田建设,使其真正发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功效。
三、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秉持生态育市方略,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为目标,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生态保护修复,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优化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生活、弘扬生态文化、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保护好黑土地、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和发展方式,建设宜居环保绿色富锦。
加大沿江湿地、三环泡湿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开展三环泡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富锦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三环泡保护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三环泡保护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完善保护管理设备,针对环境监控中心监测设备老化问题,进行设备更新。引入智慧环保设施,配备无人机、望远镜、巡护船只等保护巡护设备,提高巡护效率。解决保护区长期存在的战线长、管护难度大的问题,补齐保护巡护基础设施差的短板,以满足提高湿地保护质量,适应新时期湿地保护的要求。
提升中心城区、产业园区等污染整治能力。推进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加强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富锦市污泥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富锦市海沟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完善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危险废弃物、电子废弃物等有害废弃物处理管理,实施富锦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控制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改进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进行清洁工艺生产,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生物柴油、化工制品、高效有机肥等集中统一处理工程。加强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推动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地方公共服务和综合治理体系,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气象核心业务能力。提升气象保障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农业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科学评价、低碳农业和循环农业、城镇发展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科技支撑能力,推进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弹药物联网建设。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及“污水处理”,加强村庄内外和庭院环境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逐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有效改善村容环境和面貌,推进富锦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畜禽粪便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废弃农膜、农药瓶回收利用,严格落实禁养区禁养措施,推进实施富锦市废农药包装物、废塑料处置及利用项目,解决废农药包装物、废塑料处置问题。坚持宜并则并原则,推进淘汰燃煤小锅炉,狠抓秸秆禁烧,有计划的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加快机动车尾气监测平台建设,推进柴油车治理。
专栏6-1 生态保护建设行动 |
1.富锦市二龙山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包括对全镇49个村屯耕地4.8万公顷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和生态修复与矿山复垦,推动部分村屯撤村并点。 2.富锦市锦山项目区生态修复项目。推动封育治理,建设工程围栏标志牌,截水沟,补植水保林,作业路,加快锦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 3.富锦砚山项目区侵蚀沟治理项目。包括浆砌石跌水,柳编跌水,石笼谷坊,浆砌石谷坊,柳编植物挡墙,削坡,沟道造林,基础方涵,作业路,工程围栏。 4.富锦市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包括东西两山在内的废弃采石、取砂、取土矿山,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 5.富锦市林木种质库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建立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区面积120公顷。 6.富锦市幸福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配套续建输配水工程、排水工程、田间工程、信息化工程、水生态文明工程等。 7.富锦市固废综合处理项目。包括新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海沟垃圾填埋场封场、污泥处理厂、农药包装物、废塑料处置、利用及配套设施。 8.富锦市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分散式流化床污水处理设施4000余套,并配套建设相关设施。 9.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资源化利用提升项目。通过建设生物发酵床及雨污分离、氧化塘、贮存池等设施的改造,使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设水平有效提升,资源化利用稳步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均到达92%以上,从而实现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废弃物零(达标)排放。 10.松花江江堤路建设项目。实施松花江江堤路建设工程,对沿江局部路段建设慢行道,推动滨江绿化。推进江堤路整修进程,解决江堤路路面破损问题,优化沿江道路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 11.富锦市耕地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推动松花江富锦段沿岸退化耕地修复、挠力河流域富锦片区东西山水土流失治理、德祥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实施坡耕地治理、侵蚀沟治理、封禁治理和荒地治理。 12.富锦市河流综合治理工程。重点推动挠力河(含七星河)治理工程、富锦支河上游段治理工程二期等。 13.富锦市地下水远程监控系统及水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实施建设地下水和水质监测中心、通信网络、微功耗监控终端、自动水位计量等项目,对富锦市地下水和水质进行有效监控。 14.黑龙江省松花江富锦市城堤段示范河湖建设项目。建设松花江富锦市城堤段,东起红旗渠,西至西码头,全长7.73公里,总面积11.52公顷示范河湖。 |
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减量化优先”原则,积极探索和实践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富锦经济开发区循环式改造工程,推进资源再利用、再循环。推行工业企业循环型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引导企业淘汰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创循环经济型企业。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延伸食品精深加工链条,吃干榨净,提高综合效益。加强对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的管理,抓好企业生产环节污染的预防和全程监控。
探索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新途径新机制。推进企业中水利用,推进企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完成存量垃圾治理。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动实施秸秆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和基料化等“五化”综合利用。发展秸秆、农用地膜资源化回收利用项目。推进畜禽粪污利用,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完成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对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开展评估,确保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健全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标准体系,鼓励发展收贮运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粪肥运输、施用政策。
以低碳工业、建筑和交通为重点,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在重点耗能行业全面推行能效对标,持续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大力培育建筑节能产业,实施保温墙体改造,推进热费计量工程。
广泛开展绿色低碳生活行动,倡导合理消费。引导消费者购买新型能源汽车、高效节能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转变生活行为方式。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实行公共交通优先。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
依托富锦独特的滨江区位、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消费业态,增强锦山镇带动市域旅游发展的引擎作用,聚焦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度假服务等,通过重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做足国家湿地公园大文章、开发多样化旅游体验项目,塑造富锦旅游新品牌,拓展旅游发展新业态、打造富锦特色旅游新品牌,通过建设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推进智慧旅游等不断提高富锦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富锦休闲度假服务功能。
一、提升国家湿地公园品牌影响力
围绕湿地生态功能,以“湿地+”为发展思路,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通过多业态发展,丰富湿地游览体验,不断提升湿地公园品牌影响力。
强化湿地的科研教育功能,将富锦湿地打造成国内高水准的生态文明科普基地。推动湿地公园与佳木斯第一小学,富锦市第一小学、富锦市第九小学等中小学建立稳定的研学合作关系,依托湿地宣教馆、观鸟塔、亭台及木栈道等载体,融入VR、AR、3D等高科技交互设备,通过沉浸式、全方位立体展示体验,增加研学趣味及研学效果,将富锦湿地打造成为三江平原区域重点中小学生态教育的第二课堂。
推动富锦湿地与体育运动深度融合。依托富锦湿地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醉美赛道”,积极引入各类赛事主办主体,策划情侣、家庭亲子等不同主题赛事,常态化举办具有国内、国际规模的各类马拉松、徒步走、骑行等赛事,并通过直播互动平台、网络直播等方式加大富锦湿地运动赛事传播力,从而不断增加富锦湿地的知名度与品牌力。
培育富锦湿地休闲度假养生业态。坚持联动周边的发展策略,利用周边温泉资源及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温泉旅游度假小镇、农家乐、乡村民宿等项目开发,带动健康养生、休闲娱乐、商务会议、田园采摘及住宿餐饮等业态发展,转变湿地以单纯观光为主的发展现状,将富锦湿地打造成为湿地休闲娱乐、湿地度假、湿地文化体验、湿地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凭借滨江生态环境优势,在嘎尔当村、下吉利村等交通便利、发展较好的郊外村庄,建设滨江养老社区,融合养老公寓、专业医院、康复机构、老年休闲娱乐等功能,打造滨江健康养老基地。
二、优化全域旅游新格局
深入分析富锦城区及各乡镇旅游资源,充分结合新时代旅游新趋势、新方向、新需求,融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深度挖掘各类旅游资源潜力,打造富锦“一线一带四区”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一线”是指从富锦城区到锦山镇形成的新消费体验、休闲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精品线路;“一带”是指依托松花江打造的沿江景观带,主要发展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社交游憩、旅游观光等业态;“四区”指的是以城区步行街为核心形成的新消费购物体验区,以富锦经开区为主体发展工厂游形成的工业旅游区,以长安镇稻海田园综合体为主体形成的集农事体验、文化艺术、休闲观光、科普拓展等业态于一体的多彩农业风景区,以富锦湿地国家公园为主体辐射带动锦山全镇域形成的湿地康养度假、湿地观光、乡村民宿的生态观光风景区。以“一线一带四区”为承接载体,策划自驾游营地、航空运动基地等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推进温泉滑雪场、雪乡民居冰雪乐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万亩水稻公园、富锦国家湿地公园设施,不断丰富富锦旅游发展新业态,以多业态为支撑重构富锦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各特色片区带动下的全域旅游取得突破性发展。
三、挖掘富锦旅游新品牌
深入挖掘富锦市文化内涵,从富锦生态、农业、民俗特色文化、历史、人物等方面入手,融入富锦特色元素,结合当下流行元素,打造富锦旅游品牌,以旅游品牌串联各重点景区,讲好富锦故事,开发城市礼物。推动旅游品牌在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富锦国家湿地公园、长安稻海田园综合体等重要旅游节点和富锦大地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中与科技、文化、创意深度融合,通过感官营造、实景演艺、虚拟再现、情景演艺、文创手工、极致体验等方式,做足旅游品牌体验,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通过策划旅游新品牌,带动富锦市旅游特色化、差异化、趣味化、多样化发展。
四、提高城市旅游综合服务能力
建设富锦市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信息查询,旅游线路咨询与定制,旅游集散,用品租赁,景区门票、酒店、餐饮、车辆预订,散客及团队旅游接待等全方面服务,设置富锦及三江平原特色产品和非遗文化展示区,VR、AR等科技产品体验区,丰富游客集散中心功能,为游客在富锦享受高质量、高标准的旅游服务提供保障。
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旅游信息化运营中心,加强对各旅游景区智能流量监控和数据分析;结合富锦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富锦湿地公园、沿江景观带、旅游服务中心等重点区域加快5G基站建设,实现WiFi和5G信号全覆盖;开发“一部手机游富锦”全域旅游数字化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养”的智慧旅行服务。
全方面提升各类基础设施接待水平。积极推动五星级酒店、温泉旅游度假村、精品民俗等住宿设施建设;构建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形成“站景通、城景通、景景通”的便捷旅游交通格局;完善富锦城区、旅游沿线、主要景区旅游标识系统,设立具有富锦特色的各类公共标识标牌;着力提升旅游厕所管理服务水平,重点景区厕所按照水冲、盥洗、通风设备、文化装饰等标准打造,试点投放5G无人驾驶环卫车、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等智能环卫设施。
专栏6-3 旅游品牌提升行动 |
1.实施“湿地+”发展行动。湿地+研学,与佳木斯第一小学,富锦市第一小学、富锦市第九小学等中小学建立研学合作关系,推动湿地研学旅游业态的常态化发展,依托湿地宣教馆、观鸟塔等载体,融入VR、AR等高科技交互设备,通过沉浸式、全方位立体展示体验,增加研学趣味及研学效果;湿地+体育运动,打造“醉美赛道”,引入各类赛事主办主体,举办各种规模的马拉松、徒步走、骑行赛等赛事;湿地+休闲度假养生,依托湿地优美生态环境,推动温泉旅游度假小镇、农家乐、乡村民宿等项目开发,带动健康养生、休闲娱乐、商务会议及住宿餐饮等业态发展。 2.全域旅游格局优化行动。充分分析富锦各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和潜力情况,紧跟新趋势,融入新技术,发展新业态,形成富锦“一线一带四区”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一线——从富锦城区到锦山镇形成的新消费体验、休闲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精品线路; 一带——指依托松花江打造的沿江景观带,主要发展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社交游憩、旅游观光等业态; 四区——指的是以城区步行街为核心形成的新消费购物体验区,以富锦经开区为主体发展工厂游形成的工业旅游区,以长安镇稻海田园综合体为主体形成的集农事体验、文化艺术、休闲观光、科普拓展等业态于一体的多彩农业风景区,以富锦湿地国家公园为主体辐射带动锦山全镇域形成的湿地康养度假、湿地观光、乡村民宿的生态观光风景区。 3.旅游品牌创建行动。充分挖掘富锦生态、农业、民俗文化、历史等文化内涵,提炼富锦特色元素,融入当下流行元素,通过设计城市卡通形象,演绎富锦城市故事等角度打造富锦旅游品牌;并推动旅游品牌在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富锦国家湿地公园、长安稻海田园综合体等重要旅游节点和富锦大地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中与科技、文化、创意深度融合,通过感官营造、实景演艺、虚拟再现、情景演艺、文创手工、极致体验等方式,做足旅游品牌体验。 4.富锦游客集散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包含咨询、预订、线路定制、租赁等服务项目的旅游集中服务区,富锦及三江平原特色产品和非遗文化展示区,VR、AR等科技产品体验区以及集散广场和车辆停放运输区等功能区域,打造功能完善、服务全面的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 5.智慧旅游建设工程。通过建设旅游信息化运营中心,在富锦湿地公园、沿江景观带、旅游服务中心等重点区域加快5G基站建设,开发“一部手机游富锦”全域旅游数字化服务平台等,加快推进富锦市智慧旅游发展。 |
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重塑城乡发展格局。把握同江大桥开通新机遇,创新内外联动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协同化,依托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推进产、城、人、景融合发展,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建设滨水园林城市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依托松花江流域协同、哈佳双同联动、大三江垦地融合发展,围绕农垦改革,加速垦地深度融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一、推进松花江沿岸城市协同
发挥富锦国家一类口岸城市功能,与松花江沿岸港口联动,推动黑龙江江海联运体系建设,打造以大宗散货运输为基础,以装卸储运、中转换装和港口工业等服务为引领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加快实现港铁联运、港区互通、产业聚集,依托对俄保税孵化园区建设,建设千吨级泊位及后方堆场,为进口俄罗斯煤炭、木材等大宗货物提供专业卸船码头和存储场地。加快完善现代化港口支持系统,建设智慧港口,在重大件运输与粮食等一般货物运输领域发挥重要支持作用,支撑黑龙江江海联运体系建设。
二、促进哈佳双同联动
富锦作为哈佳双同产业聚集带重要节点城市,借助同江铁路大桥建成机遇,积极融入黑龙江省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造连俄通欧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依托绿色食品与农机制造优势产业,推动陆铁联运运输系统建设。公路方面,以哈同高速、同三公路等重点公路为主,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改善公路运输环境;铁路方面,依托福前线,加强铁路专运线与港口及经济开发区重点企业的连通与服务配套,打造多式联运指挥系统,提升陆铁联运运输效率。
三、加快大三江垦地融合
围绕农垦改革,加速垦地深度融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重点以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为工作方向。推动垦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政府统一管理,促进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办社会职能一体化。依托大三江区域丰富旅游资源,推进建三江湿地机场改造升级,开通国际航线,打造4D级机场,促进旅游发展一体化。基于富锦经济开发区与二龙山工业园较强的粮食储存加工能力,优化区域粮食运输线路的服务能力,提升佳抚公路建三江支线道路等级,推进农业生产加工仓储运销一体化。
专栏7-1 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 |
1.泊位与堆场。位于对俄保税孵化园区附近,建设两个千吨级泊位及后方堆场,配套建设办公、给排水、消防、供电等设施。 2.港口经营服务设施与智慧港口建设。经营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港口设施、设备和港口机械的租赁、维修业务等。智慧港口主要包括港口安全监管系统、港口通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系统、港口保安系统、港口消防系统、航道与锚地、航标航测系统、引航系统、水上机动力量、基地码头等内容。 3.富锦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项目。重点建设港区服务功能区、货品堆场、大型仓储中心、配套联检用房、煤炭实验室及疏港公路等配套基础设施。 4.建三江支线道路升级项目。二龙山至建三江段道路升级,共14公里,提升交通通达度。 5.建三江湿地机场升级项目。联合建三江农垦管理局,共同推动建三江湿地机场升级,包括航站楼改建、扩建机位、跑道改建等。 |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中、特色突出的新型城镇体系。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一、重构城乡空间发展结构
构建“一主、一副、两轴、五区”的城镇体系结构。发挥“一主一副”辐射带动能力,优化“两轴”统筹发展能力,提升“五区”承载支撑能力。
以富锦中心城区为主中心,以建三江为副中心,辐射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以二龙山镇、锦山镇、头林镇三个特色化明显、产业化发展较好的镇为重点镇,优先打造为全省重点小城镇,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作为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承接平台。
推进区域城镇化水平与质量提升,基于省道S306、同三公路、哈同高速,市域串联富锦中心城区、建三江、二龙山、上街基、大榆树、向阳川等城镇,区域联通佳木斯、同江、抚远,依托富锦经济开发区、建三江经济开发区、二龙山镇工业园、上街基镇对外孵化园等重要工业发展带动点,打造区域联动发展轴。
基于大农业的产业优势、大粮仓的功能优势、大湿地的生态优势、大平原的地貌优势,依托哈同高速、国道G010、省道S205、县道X100,串联富锦中心城区、锦山、长安、砚山、头林、兴隆岗、宏胜等城镇,统筹县域农业、旅游业与畜牧业发展,打造县域统筹发展轴。
全市域划分为五大发展区,以富锦城区为核心的中部发展区,以锦山镇为核心的西部发展区,以头林镇为核心的南部发展区,以二龙山镇为核心的东部发展区,以建三江为核心的农垦发展区。各片区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提高城镇空间城镇化水平,完善农业空间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加大生态空间生态修复力度。
二、明确各级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以富锦中心城市为核心、建三江次中心城市为支撑、重点镇为骨干、一般镇为基础的四级城镇等级结构,其中重点镇3座,包括二龙山镇、锦山镇、头林镇;一般镇7座,包括长安镇、大榆树镇、砚山镇、上街基镇、兴隆岗镇、宏胜镇、向阳川镇。
加强二龙山镇、锦山镇和头林镇等重点镇建设,进入全省百强镇行列。二龙山镇打造成富锦东部商贸物流中心,锦山镇打造成西部生态旅游名镇,头林镇打造成南部畜牧生产基地。
上街基镇、大榆树镇、长安镇具有临近市区的区位优势,围绕市区生产生活需要,依靠和利用市区的各生产要素,打造卫星镇。
其他镇根据自身的交通条件、区域位置、资源状况和发展基础,积极开发绿色名牌农产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打造区域的商贸、物流中心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三、推动城镇重点空间功能区发展
构建“一区托三园”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坚持“以区带园、业务托管、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思路,依托富锦经济开发区,促进二龙山镇工业园发展粮食仓储及粮食深加工;长安镇工业园发展秸秆综合循环利用;上街基镇对外孵化园发展木材存储及深加工、进口俄煤仓储物流。进一步激活富锦市经济发展,为富锦经开区拓展空间、促进产业辐射奠定基础。
提升园区承载力。启动富锦市生物制造产业园、生物发酵产业园、木材加工园等产业平台项目建设。完成经开区引松花江水入园、污水提升泵站、危化铁路、4000米物料管廊、6000米道路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实现水、暖、电、汽及物料共享,全面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探索 “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带动富锦乡村振兴发展。打造二龙山镇北大荒绿色粮都特色小镇,依托绿色谷物加工基础、黑土农垦文化背景、现代农业服务载体,形成集绿色粮食收储加工、农产品电商展销、农业科研培训、黑土田园旅游等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型小镇。支持头林镇建设“酒香”小镇,依托现状酒厂存量规模优势,围绕“头林蒙”品牌培育,结合精品民宿,打造“酒香头林”特色小镇。打造冰雪温泉小镇,依托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南侧温泉资源,主要开发温泉洗浴配套设施项目及访客中心餐饮、住宿、会务、娱乐、养生等综合服务项目,同时结合湿地旅游,丰富温泉旅游产品内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打造锦山旅游小镇,依托锦台景区、葡萄酒庄园、特色民宿等资源,以锦山镇洪州村为中心,锦山镇为服务基地,为外来游客提供独特的乡村文化体验。
专栏7-2 城乡联动发展行动计划 |
1.头林镇 “酒香”小镇。依托存量小酒厂数量优势,围绕“头林蒙”品牌培育,整合小酒厂、小作坊,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头林蒙”品牌白酒规模化生产能力;建设酒文化宣讲及酿酒工艺展示区、原粮种植园、纯粮酒品鉴实验、酒吧酒馆等娱乐休闲功能区,结合精品民宿,打造“酒香头林”特色小镇。 2.冰雪温泉小镇。托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南侧温泉资源,打造由湿地温泉岛、温泉疗养中心、主题汤宿、养生度假村、户外冰雪运动基地等组成的冰雪温泉小镇。 3.锦山旅游小镇。沿别拉音子山脚下,利用现状乡村道路进行改造,打造特色旅游乡道,以公共电瓶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串联工农新村、洪州村等特色主题村屯,整体打造锦山旅游小镇。主要包括创新驱动拓展区、时尚家庭农场区、文化创意休闲区。 4.富锦经开区化工产业孵化园二期建设项目。新建钢结构厂房10栋,加快道路硬化、绿化、停车位等进度,配套建设附属消防水池及泵房一处、新建围栏及大门等。 |
深化富锦滨水园林城市打造工作,创新城市形象定位,完善城区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城市智能化、生活便利化建设,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四五期间,加快完善城市绿地公园系统,争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转型,打造智慧城市。
一、优化城区空间格局
构建“一核两心三轴四区”的“带状”沿江发展新格局。
——依托向阳路、新开路、中央大街等主要城市道路,以步行街、各类大型商业设施、全市公共活动空间为基点,打造集商业休闲、旅游服务、政务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核心。
——在锦西活力区与锦东融合区分别打造次级城市功能中心,锦西活力区以生态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主,锦东融合区以商务办公、新兴产业功能为主。
——依托滨江景观带,打造沿江生态发展轴,带动城区整体绿地系统建设,构建“江、景、城”空间协调发展格局。
——依托中央大街,打造产城融合发展轴,串联各个功能中心,连接四大功能片区,强化工业园区与各个功能核心交通联系,推进产城一体发展。
——依托福前铁路、同三公路及哈同高速等重要对外交通线路,打造综合交通发展轴,支撑富锦发展开放型经济。
——老城提升区。老城提升区是以生态居住、滨水休闲、行政办公、文化教育等功能为主的综合性的城市片区。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为带动,提升老城人居环境,完善基本服务设施配套。依托滨江景观带建设,打造“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系统,提升老城景观环境。
——锦西活力区。锦西活力区是以文化体验、特色餐饮、休闲养老等功能为主的城市片区。依托特色民族文化,重点打造嘎尔当村“赫哲故里”,发挥城市近郊及滨江的区位优势,打造休闲养老社区,联动带动片区发展。
——锦东融合区。锦东融合区是以构建未来新兴产业集中区、产城融合发展区为目标,打造宜业宜居的城市片区。重点提升服务配套功能,打造由特色商街、休闲娱乐、商业金融等构成的综合片区。
——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是以打造省级“百亿级”园区为目标,着力打造“一区六园”空间发展格局。重点提升园区服务水平,一方面盘活经开区现状“僵尸企业”,提升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引松花江水入园、园区热电联产、公共管廊以及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依托抓整改、补短板、强弱项行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1、完善绿地系统
推进滨江景观带建设,结合滨江旧城改造,营造赏江景、亲江水、享滨水野趣的优质生态景观空间,构建“江、景、城”空间协调发展格局。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均衡布局公园绿地,通过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措施,结合南二街等两侧住宅区较多的道路,推进老城区街角公园建设。推进幸福渠与红旗渠两条重要生态廊道建设,结合棚户区改造,以灌渠沿岸步道和绿带为“串”,以块状绿地、口袋公园、微公园为“珠”,建设“串珠公园”。
2、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县级医联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机制,建立全面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保健网。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推进中心医院提档升级,建设综合三甲医院,完成中心医院外科附属楼、中医院内科楼、安定医院(富锦市第五医院)等建设项目。
完善教育设施体系建设。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重点完成富锦市西平幼儿园、锦绣幼儿园、进思幼儿园、民华幼儿园教学楼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完成富锦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楼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工作,完成富锦市义务教育学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项目。
完善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城区文化设施全覆盖、均衡化布局,构建“15分钟文化圈”,支持富锦图书馆达标申报国家二级图书馆,支持富锦博物馆争创国家三级博物馆,重点推动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大型场馆设施更新,新建富锦科技馆、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打造城市文化核心区。
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新建全民健身中心、综合体育馆等大型场馆,推进富锦市足球场提升工程建设,高标准建设2个标准5人制足球场地,标准11人制足球场地,在有条件的公园内,插建笼式球场、笼式多功能场地,打造能够满足多项体育运动的集中健身的体育公园、健身基地。丰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体系,对城市角落进行城市微更新,通过空间整理和景观提升,建设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笼式篮球场以及健身器材设施等。丰富群众体育运动方式,新建滑冰场、滑雪场、冰球场、雪地球场、校园冰场等一批冰雪活动场地。
3、改善出行条件
完善城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三行系统”,改造新一街、新二街、文明路、向阳路、清真路、健康路、振新南路等主街路,配套街道亮化设施,打造美丽安全、整洁有序的现代化城市街道。结合步行街、新天地购物广场等大型商业区与商业设施,鼓励建设立体停车库,缓解人流密集区“停车难”问题;依托锦绣大街、进思大街、向阳路、新达路等重要城市道路,新建部分地面停车场。
4.改造老旧小区
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改造重点为两方面,其一为单体楼主体部分,改造项目有屋面维修及外墙保温,楼道粉刷,更换单元门窗,给水,采暖工程等;其二为楼体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有供水改造、污水工程、供电改造、路面硬化、供暖改造、消防设施改造、雨水工程、绿化工程等。十四五期间,将针对剩余2006年前建成全部小区共275栋住宅楼进行老旧改造。
三、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公路交通。优化公路路网结构,提高路网顺畅度。加强与佳木斯、同江等周边市县交通联系,全面推进普通国省道提质改造,重点提升改造京抚公路、同哈公路。加强县域城镇交通联系,提高头林、兴隆岗与宏胜等南部三镇与市区的交通便捷度,提升X100县道道路等级。
铁路交通。借助同江铁路大桥建成契机,加快福前线提速改造与电气化改造建设进程,达到铁路网主骨架功能。增强现有火车站服务能力,提升富锦站为一等站。
港口交通。增强港口码头功能,完善港口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千吨级泊位及后方配套堆场。疏通内河航道,提升大吨位船舶通过能力。
四、提高市政设施现代化水平
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道路设施。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完成市区外环路建设,形成城市快速交通环线。提升道路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滨江大街道路工程建设,改造新一街、文明路、向阳路等城市道路。提升道路景观特色,完成主要街道亮化工程。
供水设施。实行“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公共供水保障,更新改造供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水厂和老旧破损的供水管网,推进东郊水厂水质升级改造项目,建设花园式水厂。推进智慧供水项目建设,更换智能远传水表,方便居民办理缴费业务。
供气设施。完善燃气储气设施和燃气管网,续建中心城区管网,同时推动开发区燃气管网建设,谋划新建20km开发区燃气管网。加快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局域供气网络建设,依托裕丰泰达燃气有限公司发展优势,重点推进LPG储配中心扩建项目与LNG储配中心新建项目,远期谋划泰达L-CNG加气站新建项目。
供热设施。完善城区集中供热系统,新建一热电联产发电厂,做好配套管网建设。
污水设施。构建源头减排、雨水蓄排、排涝除险的排水防涝系统,加快完成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建设。完善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推进富锦市东平路、学府路雨水管网建设工程。提升抵御内涝的能力,推进向阳路、北三街易涝区域排水防涝工程建设项目与富锦市东平路雨水泵站工程建设项目。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面,鼓励污水厂采用好氧发酵方式处理污泥,经无害化处理满足相关标准后,用于土地改良、荒地造林、苗木抚育、园林绿化和农业利用。
五、加强城市智慧化治理水平
1、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水、电、能源、交通、管网等智能化基础设施,建立智慧消防系统,全面布局物联网、无线网等,为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奠定基础。
推动不同领域数据互联互通。促进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构建覆盖城市运营各领域信息的大数据综合运营平台,促进不同领域数据互联互通,提高社会治理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协同性。
2、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
整合共享政务数据。全面整合条块分割的政务数据资源,建成对内一体化政务信息系统和对外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有效拓展公共服务职能,扩大政务服务种类和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精准有效破解区域、城乡公共服务供需不平衡难题。
3、推进智慧化社会治理
建立智慧化社会治理体系,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城市治理领域的应用,打造融合志愿服务和有效激励的“物业城市”平台,不断集成优化拓展城市治理和行政服务功能,全面构建市民、志愿者、专业公司、商家、执法者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生态圈,逐步实现城市治理由“政府全包”向“市民治理”的转换和跃升。建成覆盖全市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全面提升富锦市应对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能力。
专栏7-3 建设滨水园林城市行动计划 |
1.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推进滨江大街、沿江景观带建设,改造升级城市主次干路、城市排水管网、55个老旧小区,建成一批城市微公园、小广场。 2.实施城市饮水健康工程。加强供水智慧水务建设,二次供水质量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3.实施暖屋子工程。异地改建城市热源项目,全面完成城市供热管网改造。 4.实施智慧城市打造工程。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建设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生态圈。 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全市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预计对道路、给排水、园林进行全面升级,包括新建沥青砼、彩板、公共管线、排水管线、给水管线等内容。 6.教育均衡县创建项目。完成西平幼儿园、锦绣幼儿园、民华小学、第六小学等六所学校教学楼及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小学、第五小学、第六小学等五所学校足球运动场建设;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综合楼等项目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智慧校园、新扩建项目内部装饰工程及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教室及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7.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推进中心医院康复中心、中医院发热门诊等项目建设,提高教育卫生区域影响力。 8.国道养护项目。推进建设北京至抚远国道(桦川-富锦段)项目,包含富锦环城南路;同江至哈尔滨(二十五米桥至二龙山镇段)项目;北京至抚远公路(二龙山镇至大榆树镇段)项目;同江至汪清(富锦西出口至二九一农场段)项目。 9.富锦市小型民用机场项目。在富锦市工业园区东部,比邻新港建设小型民用机场,修建机场、跑道、客运楼、维修棚等。 10.富锦市新港建设。新建1000T级货运泊位,码头后方建设铁路、道路、堆场、办公、给排水、消防、供电等配套设施,拆造船厂建设船台滑道、厂房、办公等设施。 11.加油站建设工程。联合中石油公司新建一批加油站,增加富锦利税收入,带动人员就业,依托中国石油现有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对富锦市生产的大米、豆油等土特农产品进行销售,促进地方农产品销售。 |
以加快乡村振兴为引领,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服务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推动乡村“农业+旅游”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挖掘寒地农业文化资源,传承乡土文化,引导带动农民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建设红色典范福祥村、湿地芳邻洪洲村、特色餐饮大屯村、低碳养生工农新村等16个美丽乡村景区,加快建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长安镇稻海田园综合体。
二、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做好现有灌区改造与新建灌区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幸福等灌区总干渠现代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锦西灌区骨干工程及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切实提升灌排能力和节水效率。解决南部片区内涝问题,做好挠力河与外七星河以及洪涝水毁工程综合治理。做好区域河流与排干的清淤疏浚工程,加快富锦支河上游段整治治理清淤疏浚工程和兴隆总干治理清淤疏浚工程。
加强乡镇消防设施建设。加快编制富锦市城市消防专项规划及各乡镇消防专项规划,健全市政消火栓、消防水鹤等消防基础设施, 建立乡镇专职、志愿消防队等消防机制。
三、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巩固提升“四清理一绿化”成果,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打造干净、亮丽、清洁、生态村庄。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立“村收镇运县处理”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营等村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面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率。清理村内积存生产生活垃圾,禁止城市垃圾向农村堆弃,防止各类垃圾“上山下乡”。
推进厕所革命。以不污染公共水体为目标,按照顺应民意、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户用厕所退街、进院,合理选择新建管网式厕所、改建室内水冲厕所、生态降解等模式,努力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加强农村居民集中区域、集市等人员密集活动场所公共卫生厕所建设,方便群众生活,建立和落实公共卫生厕所管理、清运和维护的运行机制。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向农村延伸。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网延伸覆盖,提升向周边农村辐射带动能力,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污水与城镇管网并网收集,有效处理。引导农民树立节水意识,减少生活污水源头排放。积极推广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快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村庄生活污水收储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十四五期间完成我市行政村30%的污水治理工程建设。
提升村容村貌。推进村庄道路建设。在实现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基础上,统筹考虑出村入村道路、村内主干路升级改造。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推进绿色节能农房建设,推广适用、经济、美观的农房设计模式,加大闲置安全农房盘活利用。统筹考虑改房和仓房设置、院落美化、入户道硬化。强化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开展清理庭院杂物、拆除残垣断壁和破陋旧(草)房、整理菜园粮囤、柴草垛出村治理专项行动,组织村庄规划执法检查,坚决纠正私搭乱建、违规建筑行为,达到街巷和围墙整齐、无破损,破陋旧(草)房和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庭院整洁有序、无超高杂物,菜园规整统一,柴草垛出村,庭院干净、杂物摆放整齐。提高村庄绿化美化水平。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设置村、街、路、巷、门户等地名标志牌。鼓励具备资源条件、经济实力的村庄建设实用的供村民休闲、游憩的公共绿地、公园。加强村庄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和传统民居名录,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开展传统建筑保护和传统民俗文化开发利用试点,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和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水质检测的指导。
四、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类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健全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机制,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绩效管理,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现代科技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在乡村电子政务、数字化乡村、人口管理、农村电商直播、“互联网+”、智慧农业等建设中,完善信息收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和联动机制,建设“县—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运用新技术促进流动村民对村庄公共事务的参与。
五、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加强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等建设,打造数字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
专栏7-4 推动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
1.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涉及全市11个乡镇311个屯,共需建设农村供水工程35处,覆盖供水人口196705人。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为富锦市境内的宏胜镇、兴隆岗镇、头林镇、砚山镇、大榆树镇、向阳川镇、二龙山镇、长安镇、锦山镇、上街基镇,包括推进厕所革命、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污水治理等方面。 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十四五期间每年面积建设30万亩,共计150万亩,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4.农村公路优化升级项目。实施农村公路路网改善工程,推进农村公路网双车道工程建设,建设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00公里以上,提高农村公路网密度和服务水平。 |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富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多元化增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建设成为国家幸福城市新典范。
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效性和持久性。
增强“造血”功能,抓好产业扶贫,持续推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以大榆树镇双福蔬菜专业合作社、向阳川镇东兴村锦东畜牧养殖项目等扶贫车间为示范,通过鼓励优先贫困户参与基地经营、务工就业等形式,继续发挥各专业合作社在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的致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富锦电商平台扶贫作用,通过建设砚山镇联合村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村、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等电商扶贫平台,提供电商带头人培训、收购贫困户/村特色农产品等服务,拓展贫困户/村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实现电子商务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紧跟国家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政策,利用佳木斯和中山对口合作以及京佳合作的有利契机,通过在中山市、北京等高消费地区超市、商场等场所设立线下富锦特色商品体验馆,不断拓宽富锦特色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
推进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脱贫防贫精准管理。通过建立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实现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帮扶对象及成效动态监测,任务指派链式管理以及对扶贫项目、资金、资产有效管理等,运用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手段助力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建设。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以佳木斯市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为契机,依托富锦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借助湿地公园、水稻公园、抗联遗址、福祥年村红色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实施阳光体育、卫生保障、艺术展演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学生体育活动、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中小学生艺术节汇报演出等,实现2025年在校生90%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努力实现以富锦市中心幼儿园为示范,各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公办园为主体,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巩固扩大富锦市义务教育发展成果,努力消除义务教育辍学现象,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完成富锦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建设工作。实施高中提升计划,加强富锦市第一中学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提升国家级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试点县能力,建成市、镇、村三级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富锦市职业技术学校与象屿金谷、大锦农、立兴植保等行业龙头企业校企合作。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组织实施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筹办富锦市老年大学。抓好社区教育,推动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依托富锦市职业技术学校的社区教育学院,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优化教学育人环境。实施“小区配套幼儿园交钥匙工程”,适时建设公办幼儿园分园教学点。加强中小学校舍建设,重点完成富锦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等教学楼、综合楼及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富锦市公共实训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富锦市义务教育学校智慧校园平台,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教育业务的信息化全覆盖。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的首位,强化师德教育。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三名工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培养一批扎根一线、锐意改革、全城辐射的教育教学骨干队伍。规范教师管理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对富锦市中小学教师的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和文体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健康中国、健康龙江、健康富锦建设。立足富锦文体产品单一、设施老旧、供给不足现状,以图书馆、博物馆、滑冰馆、体育馆、群众艺术馆、艺术剧场、标准化运动场、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五馆二场二中心”建设为核心,创新文体新业态和新供给,提升城市文体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
文化事业方面。重点以国家二级图书馆、国家三级博物馆为标准,以“多馆合一”为方向,推动富锦市图书馆、文物管理所、博物馆、群众艺术馆、艺术剧场、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广场大舞台等大型场馆设施建设,加快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于文化场馆的应用,打造城市文化核心区,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新建一批基层文化场所,支持基层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场所扩容达标、功能升级,促进城区文化设施全覆盖、均衡化布局,构建“15分钟文化圈”。
体育事业方面。结合城镇一体化建设,实施全民健身工程,重点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形成城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居住小区(自然村)五级设施配套体系;新建体育馆、滑冰馆等大型场馆和标准化运动场,打造能够满足多项体育运动的集中健身的体育公园、健身基地;探索城市角落的利用方法,通过空间整理和景观提升,建设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笼式篮球场以及健身器材设施,对城市角落进行城市微更新,改造成为城市微公园,提高城市品味,丰富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公共体育品牌,以“全民健身日”为引领,常态化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培育湿地马拉松、秧歌、太极、门球、毽球、台球、乒乓球、广场舞、国标舞、跳绳等10项重点体育赛事活动,完善场地设施建设,搭建群众主动参与的活动平台,激发市民群众的健身热情。
巩固医改成果,建立健全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扎实开展医院章程试点工作,以富锦市中心医院为标准,将全市公立医院全部纳入现代医院章程试点范围,完善医院现代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建立及时灵活的医药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建成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市中心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专业优势,积极上联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下联基层医院,建设多专科、多领域的专科联盟和医疗共同体。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共享共用并实现服务衔接,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到2025年,富锦市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发挥富锦市中心医院和中医院老年病科指导作用,增设老年专护病房;鼓励社会资本创办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的医疗机构和体检中心,开展医学护理、临终关怀、日常诊疗、健康体检等服务。
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富锦市区域医疗中心辐射能力。充分提升富锦市中心医院等市级医院龙头作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试点建设,辐射带动市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打造佳木斯地区东部区域性医疗技术高地。推进市级综合医院提标改造,引进落地高端医疗资源,增加重要医疗物资储备,预留应急空间、强化平战结合。按进度完成富锦市中医院康复中心建设和标准化妇幼保健院建设任务,3家二级医院要积极争取创建省、市级重点专科,实现富锦医疗卫生服务品牌效应。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富锦市疾病防控卫生监督业务楼建设,由富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调查处理,扎实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加强富锦市卫生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和医疗机构应急能力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卫生应急保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健全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把疾病防治、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紧急救援四大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应急指挥、预案、联防联控和保障制度,确保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把疫情防控纳入富锦市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建立包括疾控中心、医疗机构以及社区与公安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合作体系,打造分级、分层、分流的智能化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持续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设立富锦市卫生人才发展基金,吸引卫生系统短缺人才。落实好卫生人才招聘任务,每年引进医学毕业生10-20人,缓解市直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问题。加大卫生人才培养,每年计划投入50万元资金,将各医疗单位业务骨干定期选派到省、市三甲级医院进修学习,主要以肿瘤、康复、儿科、妇科及泌尿外科腔镜等医疗薄弱环节为主,不断提高富锦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基地,以市直二级医疗机构为主,免费接收各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进修实习,定期组建市直医疗机构专家开展村医培训,不断提升富锦市基层医疗技术能力。
坚持协调均衡,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的卫生院”活动,加大基层医疗单位改造力度,完成大榆树镇、砚山镇等6家乡镇卫生院维修工程,完成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系统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消除医疗卫生服务空白村,到2025年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实现100%。突出强化重点人群健康保障,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妇幼健康服务,推进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抓好富锦市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把管理关口前移,加大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个人对慢性病的知晓率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全面落实富锦市脱贫人口医疗保障政策,继续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一免五减”等措施,力争脱贫群众90%的疾病在富锦市域内解决。全面推进脱贫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力争将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
加快推进中医发展。优化中医药机构布局,合理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实现覆盖富锦全市域的中医药发展目标。加快富锦市中医院康复中心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将中医护理或中医骨科建设成省级重点专科。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到2025年,力争富锦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90%的村卫生室能够开设中医药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继续开展名医带徒工作,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培养一名中医骨干,承担辖区基本公共卫生中医健康管理项目指导工作,努力实现基层医疗单位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的目标要求。
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民生兜底保障,促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坚持以能力提升促进居民就业创业。依托富锦市职业技术学校、富锦市电商产业园等教育培训平台,结合共享经济、云端消费、医疗健康等新业态发展催生新职业的趋势,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返乡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采取线下教学、现场培训、在线直播、视频录播等多样化方式,开设电子商务、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农机制造、康复保健等和富锦市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通过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拓展各类劳动群体就业空间,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
持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体制,加快由富锦市就业局、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各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富锦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供需对接、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与介绍、就业与失业登记等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对接黑龙江省《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逐步完善融资信贷、创业担保贷款等促进就业创业的金融、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就业政策与产业、贸易、财税、金融等政策的协调。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持续推进社会保险省级统筹。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引导和鼓励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持续推进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参加工伤保险,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抚恤、优待、移交、安置、就业、创业等服务保障水平。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供需平衡,完善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完善、健全、规范的市镇村三级社会救助福利服务机制。采取对口精准扶贫、慈善帮困和社会救济等多方扶持的方式,不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力度,提高低保标准、扩大低保对象、拓展社会福利范围。加强残疾人服务扶助,立足实际推进富锦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筹建或改扩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残疾人托养中心等项目,完善残疾预防、残疾人康复训练、康复治疗等服务功能,以及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法律援助、文体活动等功能,帮助残疾人提升生活适应能力、就业创业等能力,努力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建成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原则,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推动富锦市风情城康养小镇建设,以嘎尔当村、下吉利村等为依托,发展旅居养老、集中养老,培训一批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完善社区、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确保新建居住社区同步配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等。
提升双拥创建水平。全面落实双拥工作,加快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广泛开展“爱心献功臣”“双拥在基层”活动,兼顾城乡基础设施的国防和军事需求,不断提高军人社会保障水平。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健全政府依法运行机制,推进法治富锦建设。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党委(党组)集体议事规则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和问责制度,深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探索巡察与审计联动机制,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以主题教育和业务培训为重点增强司法人员履职尽责能力,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坚持把全面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市的长期性基础工作。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发挥好市人大、市政协在全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主力军、主渠道作用。牢固树立大统战工作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统战工作制度机制,推动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建设一批部门、单位、乡镇、村级、社区统战工作示范点,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新社会阶层等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强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制度,探索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新机制,提高群众在城乡社区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的自治能力。
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持续深化平安富锦建设,扎实有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市域社会治理体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培养一批专家型社会治理工作干部,注重社会运行分析和预警,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建立畅通有序的群里诉求表达、特殊群体心理疏导、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依法开展禁毒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及社戒社康中心站等禁毒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机制,鼓励通过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实现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助力社会治理,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城乡社区基层下移,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围绕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加快推动“雪亮工程”建设。
专栏8-1 文体事业提质工程 |
1.五馆二场二中心建设。新建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体育馆、文物管理所、滑冰馆、艺术剧场、标准化运动场、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大舞台等文体场馆,加大文体产品供给,提升文体供给质量。 2.富锦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推动健康龙江、健康富锦行动,新建富锦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室内健身场地、大空间球类项目房、乒乓球房、体能训练房和体质检测房等内容。 3.别拉音子山登山步道。新建10公里登山步道,护栏、指示类标识牌、警示类标识牌、休息站、山地救援技术设备、救援医疗装备等。 4.富锦市体育公园。建设多功能体育公园,新建健身步道、健身广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用于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配套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5.富锦市嘎尓当古城修复。嘎尔当古城遗址是省级文保单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但所在位置地势较为平坦,地表已于早年部分被辟为耕地和建为烈士陵园,损毁严重,急需修筑护坡。 6.富锦市官银号金融博物馆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不改变官银号原貌的基础上,恢复原建筑内部结构,并对原附属建筑及主楼外貌进行修缮。利用主体一至二楼,开辟为陈列展厅;其余厢房恢复钱库功能。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为富锦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干部标准,选优建强科级领导班子,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机制,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筹推进农村、城市、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建持续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扩大人才规模、提升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发力增强纠治“四风”的实效,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凝聚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突出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落实党管青年原则,完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优化青年成长环境,促进青年发展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落实《佳木斯市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实施方案》,坚持以青年为本,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着力提升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和全面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青年成长发展行动,重点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网络文明发展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化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开展青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切实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实施青少年权益保护工程,推进“护校安园”行动。
强化项目支撑。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发挥重大项目对规划落实的支撑作用。坚持“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库制度,在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同时力争更多的重点项目列入省市的年度重点项目计划。建立年度“双百工程”项目孵化招商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压紧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推动招商项目落地。建立健全项目推进协调服务机制,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一事一议”制度,强化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形成项目建设合力,提高项目推进效率。
创新要素保障。加强财政资金保障,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合理安排财政预算资金,更多向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和园区共享设施建设等领域倾斜,提高政府投资的引导力和带动力,鼓励社会投资投向规划重点领域。健全投融资政策,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衔接,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一会三函”制度、重点产业项目“承诺制”改革和重大项目市级联保机制创新,做好项目开工建设保障。强化人才支撑,构建“一库一网”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平台,打造人才发现、吸引、评估、服务全链条,健全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引进综合评价体系,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扩大和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强化政策引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研究完善人才、产业、生态等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出台一批针对三江平原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园区共享平台建设等重大任务的政策措施,制定并适时启动相关政策预案,增强政策调控能力。
保持规划衔接联动。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衔接,健全规划协调实施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各项规划在总体要求、空间配置、时序安排上的协调统一。加强本规划的指导作用,市相关部门要据此组织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细化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强化专项领域的总体谋划和工作安排。各乡镇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区域特色,做好与本规划的协调衔接。
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围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编制年度实施计划,分解落实年度发展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对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设置年度目标。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约束性指标的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规划任务落实。
健全考核评估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建立规划“编制—实施—评估—调整—实施”的滚动循环机制,完善规划实施年度监测机制,加强规划中期及终期评估,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完善规划实施民主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检查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强化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绩效考评的范围和方法,制订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目标责任制,对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组织开展督查考核,努力提高规划实施的效果。
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广泛开展“十四五”规划宣传,发挥乡镇、园区管委会作用,加强与企业、群众的沟通交流,凝聚共识,争取支持,让公众更加了解规划。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工作的决策、实施和评价环节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规划任务实施,自觉接受群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形成全社会关注规划、参与建设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依托省政务服务网,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行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形成“一网通办”的政府服务体系,持续打造“办事不求人”的政务服务品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行政府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富锦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强化信息公开,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年度公布和动态调整制度,规范权力运行。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富锦市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政府财政预算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社会资本等多元化参与渠道,推动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分类推进市属国企改革,研究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探索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建立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体系。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建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设立“工程建设项目综合审批专窗”,落实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规范公正的市场监管环境,开展跨部门监管工作,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水平,完善“互联网+”监管平台,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打造优质充足的人才集聚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引入人才的激励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引进紧缺或高层次人才,加强企业用工服务,推进“产学研”合作,以产聚才,以才促产。
名词解释
三线推进:产城景三大战线同步推进,以产带城、以城兴产、以城带景,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最优空间,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品质城市。
三产融合: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强化一、二、三产之间的优化重组、整合集成、交叉互渗,拉长产业链条,强化产业支撑。
三级统筹:在大三江一体化背景下,创新城乡联动机制,统筹城市建设、乡镇发展、乡村振兴,优化市域城乡发展格局。
一高地:国家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高地。
两品牌:绿色食品之都、粮食生化之都。
三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工业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
四基地:绿色食品基地、能源产业基地、生化医药基地、对俄工贸基地
五中心:粮食交易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旅游康养中心、文体休闲中心、区域消费中心
六任务:坚持农业强市,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新示范
推进工业立市,构筑多元化实体经济新集群
强化商贸兴市,培育“双循环”经济新体系
实施生态育市,打造“两山”转化新标杆
推动协调发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促进共享发展,建设国家幸福城市新典范
相关链接:关于《富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