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富锦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材料(十五)
关于富锦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书面)
市财政局
2021年1月20日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全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依法监督指导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持续调优财政支出结构,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圆满完成七届市委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既定工作目标。
(一)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26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8.3%,同比增长23.07%,返还性收入17,83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70,822万元,政府债券收入59,383万元,上年结余结转169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2万元, 当年可使用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626,81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03,55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49.56%,同比增长7.17%。加上解支出8,220万元,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4,882万元,当年可使用公共财政总支出完成626,65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相抵,结余结转167万元。
上级补助收入470,822万元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433,378万元,主要项目是: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67,558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转移支付收入20,717万元,结算补助转移支付收入3,486万元,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收入16,405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9,493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42,976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194万元,边境地区转移支付收入719万元,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收入1,600万元,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215万元,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6,155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65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38,405万元,医疗卫生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0,029万元,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170万元,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93,457万元,交通运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3,245万元,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632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60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12万元;专项性转移支付补助37,444万元,主要项目是:科学技术补助收入40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补助收入320万元,卫生健康补助收入1,155万元,节能环保补助收入375万元,城乡社区补助收入293万元,农林水补助收入24,944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补助收入56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补助收入25万元,住房保障补助收入884万元,粮油物资储备补助收入7,587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补助收入1,260万元。上述转移支付项目财政部门均按相关要求及规定予以拨付。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政府性基金总收入完成91,422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9,41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0.6%,同比下降16.2%;上级补助收入22,831万元(包括: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2,670万元,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收入20,161万元),新增专项债券收入59,177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支出完成91,42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59.1%,同比增长67.5%。政府性基金收支相抵,结余结转0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均为24万元。
4、社保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完成172,24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同比下降21.0%。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完成164,05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同比下降22.7%。收支相抵,当年结余8,19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主要范围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
(二)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2020年,市财政部门有力应对结构性减税因素影响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突出财政资金聚合效应,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立足于“稳增长”,财政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壮大财政经济实力作为立财之基,竭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强征管以聚财。协同税务、非税执收等部门,深入分析疫情、经济运行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强化收入征管统筹协调,努力提高非税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深挖收入潜力,推动我市超额完成了公共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全年公共财政收入总量实现7.8亿元位列全省县级第四,同比增幅达23.07%位列全省县级第七,全部创造了新的历史高度。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4,35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0.1%,同比增长10.2%,增收3,187万元;非税收入完成43,90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5.7%,同比增长35.4%,增收11,483万元;二是精谋划以争财。密切配合相关部门,以三大攻坚战、开发区建设、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国、省政策为抓手,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弥补我市建设资金短板。2020年,争取各类专项资金458,16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专项性转移支付319,447万元,新增及置换一般性政府债券59,383万元,新增专项债券59,177万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20,161万元;三是壮财源以养财。全面落实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全年我市地方减税降费释放红利达18,201万元;投入资金13,557万元,用于经开区化工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不断提升经开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投入资金15,298万元,重点用于30万吨燃料乙醇、诺潽生物科技、富锦香稻稻米深加工、万里利达等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市域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建立4,000万元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设立5,000万元中小微企业发展周转金,有效帮助中小企业疫情期间纾困解难;申报进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3个,支持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和山水田园洪洲村改造升级,助力万亩水稻公园彩色稻田画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市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聚焦于“惠民生”,财政保付能力实现新提升。坚持把补齐社会事业短板作为用财之本,全力保障“六保”、“六稳”等重要项目支出需求。2020年,民生支出完成550,828万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91.3%。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发放耕地地力保护及生产者补贴102,77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7,242万元、农业大灾保险保费补贴7,758万元,保障农民根本利益;投入资金105,023万元,用于新建高标准农田、锦西灌区工程建设、松花江富锦段沿岸退化耕地修复治理工程建设,不断补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投入资金32,494万元,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建设,支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补助、黑土地保护等工作开展,现代化农业水平稳步提升;投入资金5,770万元,用于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投入资金2,216万元,用于推动产业扶贫及小额贷款贴息,发放贫困户生产补助等,助力我市脱贫攻坚战交上“完美答卷”;投入资金33,702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着力打造美丽乡村;促进科教文卫进步。投入资金5,445万元,落实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了学前和高中教育,提升了职业教育内涵;投入资金831万元,用于发放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教育资助体系更加健全;投入资金534万元,用于支持基层科技工作,新建了标准化足球场地;投入资金1,870万元,用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开展农民“丰收节”、“三江平原湿地季”等,有效提升了城市文化影响力;投入资金3,028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及防疫物资购置支出,全力支持好我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在特殊时期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投入资金6,829万元,用于公立医院改革补偿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补助,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正常运营,加快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进行;促进民生事业改善。发放低保、冬季取暖补助及物价补贴4,860万元,惠及城乡居民1.1万人;为8.37万人次解决医疗支出21,666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205万元,有效缓解全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放企业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0,622万元,确保老有所养;投入资金3,412万元,为全市公益性岗位、灵活就业及失业人员发放工资和政策补贴,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投入资金10,737万元,重点用于文明路、三八路、新一街等路段升级改造,支持了城区绿化,公园彩化及排水管网建设;投入20,583万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切实保障人民住房需求;投入资金6,694万元,支持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生态保护、防治水污染、大气治理和城市清扫清运,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投入资金1,154万元,用于支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事业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居指数。
——着眼于“强管理”,财政监管水平实现新提高。坚持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作为理财之纲,努力建立健全现代财政管理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富锦市财政资金及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宏观管控效能;坚持“两上两下”部门预算编制原则,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预决算公开,硬化预算约束;制定出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为我市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总体遵循;制定出台《富锦市2020年财政支出预算管控清单》,全面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无绩效低绩效项目;完成2019年度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报工作,清理收回财政存量资金11,557万元,规范财政资金支付活动;强化政府性债务统计监测、月报预警、风险会商、应急救助、考核问责机制,严格将债务体量控制在省定限额之内,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推进票据电子化管理和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系统改革,核销财政票据22万份;严格财政资金监管。梳理规范资金拨付审批流程,除疫情防控等特殊资金外,一律确保相关要件齐全后方予拨付,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制定下发了2020年度《富锦市财政局财政同步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着力健全“三位一体”的财政监督联动体制;建立健全“先采购、后备案”的紧急采购内控机制,全面保障我市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物资需求;评审工程预算项目70项,评审投资14,760万元,审减率达19%;对9处“非转经”资产进行核准备档,收益79.46万元;落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政策,共计减免房租39.83万元;组织全市233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促进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过去的一年,虽然财政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一是2020年财政收入的现有潜力得到充分释放,进一步深入挖掘的空间不足,财政经济急需“换挡提速”;二是“五保”、还债等刚性支出需求逐年提升,财政收支矛盾难以有效克服,财政支出急需“提质增效”;三是现代财政制度对财政资金运行提出更高要求,财政改革急需“深化推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21年财政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2021年财政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收入组织上妥善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在财政支出上妥善处理好“保”与“压”的关系,在财税改革上妥善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确保财政经济实现稳步提升,以财政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21年我市财政预算安排情况为:
(一)2021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为86,089万元,同比增长10%,省提前告知的返还性收入17,830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79,81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3,524万元,上年结余167万元,可使用公共财政总收入287,42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为281,685万元,加上解支出5,739万元,公共财政总支出287,424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安排为183,338 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179,814万元,主要项目是: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64,230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转移支付收入10,442万元,结算补助收入123万元,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13,53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6,849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43,147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175万元,边境地区转移支付收入431万元,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616万元,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3,264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5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3,964万元,医疗卫生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3,388万元,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725万元,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6,450万元,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42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3,524万元。主要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收入3万元,卫生健康收入40万元,农林水收入1,017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收入19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收入2,445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政府性基金总收入预算安排为17,137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支出预算安排为17,137万元,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均为15万元。
4、社保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安排为177,923万元,同比下降30%。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支出安排为169,785万元,同比下降30%,收支相抵,当年结余8,138万元,同比下降原因主要是:新机关养老保险改革准备期缴费在2020年度进行账务核算,形成了2021年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同比安排减少。
(二)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预算安排,2021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加力促增收壮财源,推动财政经济平稳增长。努力做大做强财政综合实力,积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狠抓收入保增长。进一步深化税收保障平台管理,加强与税务、金融部门联系,密切关注税收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各行业税负变化,抓好重点税种、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深入分析非税收入状况,制定非税收入征缴书,压实非税执收部门征缴责任,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重点做好土地出让管理、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收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等重点项目非税收入监管,确保各项收入足额均衡入库;强化争资补短板。精心谋划研究上级政策动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生态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经开区建设、新能源产业和旅游产业开发等项目,协同部门建立我市项目储备库,及时掌握项目走向、产业导向和资金安排方向,抢在第一时间做好项目申报,力争取得更多更大的国、省投入;夯实财源促发展。全面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发展负担;着力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加快经开区危化铁路专用线扩建、公共管廊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东进集团生物医药生化产业园、诺潽生物制药产业园区以及国际健康精品制造产业园项目,支持中农发集团、大连医诺生物医药、沈阳美华东进生物制药等市域重点项目落地开工,逐步构建“大园区”发展格局;大力支持多式联运中心建设,推动富锦国家湿地公园、万亩水稻公园、锦台等景区提档升级,助力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持续加力调结构保基本,切实兜牢民生支出底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倾斜资金优先保障和支持“15件民生实事”等民生社会支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巩固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支持实施黑土地保护,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统筹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全面完成锦西灌区及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推进外七星河堤防加固工程,着力补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保持财政扶贫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支持“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巩固落实,配合项目单位及村集体做好扶贫项目、资金和资产的监督管理,推动“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支持完成4个美丽宜居示范镇、7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740个最美庭院创建,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建设,保障农村改厕、污水、垃圾治理,不断提升农村宜居指数;推动科教文卫进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支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推动高中教育基础设施完善升级,鼓励职业教育深入发展,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大力支持稻田音乐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全面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统筹资金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和物资需求,坚决稳固疫情防控后防阵线;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中医院传染病区综合楼、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动改善社会民生。足额保障低保资金发放,健全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落实养老保险政策,支持第三敬老院特护区、锦山敬老院及中心敬老院改建提升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全年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和退役军人待遇政策,着力深化双拥共建;推动构建宜居城市。逐步落实市政工程建设资金,保障滨江大街、沿江景观带建设,大力推动“小微公园”建设,深入实施向阳路排水防涝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支持完成23.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及单体楼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加快推进“智慧供热”建设,全面提升群众居住条件;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支持秸秆禁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工作深入开展,积极推进松花江城堤段示范河湖项目、“东西”两山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和林木种质库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着力推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工程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切实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保障禁毒、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加快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为人民打造幸福、和谐的美好家园。
三是推持续加力抓改革谋创新,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努力推进财政体制机制改革,适应现代财政管理体系需求。推动财政机制体制革新。适时推进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建设,着力深化预算绩效管理,逐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两上两下”部门预算编审程序,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硬化预算执行约束,推进预决算信息全面公开;加大财政存量资金动态监管和清理力度,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推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妥善处置化解政府存量债务,着力遏制债务增量;深入推动票据电子管理与非税收入收缴系统网络化衔接,提高非税收入征缴水平;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举措。梳理规范资金拨付流程,深入开展资金绩效运行监控、支出绩效评价、绩效结果应用,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着力强化会计监督检查和财政专项监督举措,加大扶贫、社保、教育、廉租房等重点领域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严把项目预算评审关口,硬化政府采购管理,切实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和资本运营环节;全面落实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计划,加大预算单位财务指导,不断提升全市财务人员专业化水平。
各位代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昂扬的精神、更得力的措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为富锦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财政支撑!